企业内心深处社会公民意识的体现
在今年9月,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曾在一封企业内部的倡导信中,对公益阐释了自己的看法:“对个人而言,公益是一种积极理性的社会态度和行为,更是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价值肯定;对企业来说,公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是企业内心深处社会公民意识的体现。”
来自内蒙古鄂伦春克一河小学的樊庆冬校长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在11月20日召开的儿童安全公益活动上,樊校长说:“之前我们很多活动都被儿童安全事故所禁锢,但伊利方舟不但给了我们物资和资金支持,更给了我们很多方法和勇气。伊利方舟让我们学会整合家庭、社会、企业和自然资源,通过各种训练让孩子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在我们那里,几乎整个地区都知道伊利方舟给孩子们带来的帮助。”
像樊校长这样受益的师生们,还有很多。从2012年开始,伊利方舟联合公益伙伴,从学校到社区、从农村到城市、从线下到线上,因地制宜,针对孩子、学校、老师、家长、社会五大层面,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家庭、社区,展开儿童安全教育系列行动,在全国25个省市地区开展了近百场涵盖日常生活和自然灾害近20个主题的儿童安全专项培训,直接让20余万孩子、老师和家长受益。同时还为中西部地区培育了260余名安全“种子”教师,匹配安全教育物资以及资金,全年持续不断指导其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让安全教育活动更为有效地进行日常开展。
“伊利方舟”的模式,是“授人以渔”式的公益,这也是伊利的做法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领袖行业,将社会责任内化为行业价值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面对孟子的千古之问,多数人会与梁惠王一样选择标准答案,“不若与人”。
但这真是一个“鱼与熊掌”式的选择题吗?能否做到自我与社会的统一呢?伊利经验就是将社会责任内化在企业战略和行业发展之中,实现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
呼和浩特的牧场主王国兴就从这种模式中受益。当他的呼和浩特国兴牧场经历转型特殊时期,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时,伊利伸出援手,不仅首批提供了20万元的担保贷款,还通过对国兴牧场养殖、经营、管理等的综合分析,给予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建议,持续提供金融支持。短短几年间,伊利累计为王国兴提供的担保贷款已经超过600万。这些创造性的举措使得国兴牧场奶牛存栏数从建场之初的30多头跃升到350多头,牧场主王国兴更是被推举为当地创业青年的成功典型,同时,他也能持续为伊利提供优质的生鲜乳。
伊利这种将企业战略、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的模式,就是其“品质企业”理念。在不久前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和G20峰会期间,潘刚董事长特别强调了“品质企业”的概念,得到了社会各界对伊利的广泛认可。伊利认为,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应该是成为“品质企业”,即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产品,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为国家提供税收,为社会各界提供帮助。“伊利即品质”是伊利的企业信条,也让社会责任与伊利的战略有机统一了起来。
正如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评委会所说,在变革的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是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核心问题。2016年,伊利率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在社会责任实践中,将社会责任内化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之中,从任何意义上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乳业社会责任领袖企业。”这也正是伊利的社会责任模式带给社会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