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几十元可获几十万保障?保监会出手整顿网络互助平台

2016-11-18 15:21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投几十元可获几十万保障?保监会出手整顿网络互助平台

一份由保监会下达的《关于“互助计划”等类保险活动的风险提示》(简称《风险提示》)近期引发关注,这份风险提示在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整顿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最近,保监会还对如水滴互助等部分平台进行了约谈。类似“19块钱获30万保障”的平台宣传语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让希望以众筹模式参与大病保障的人们困惑起来,自己花钱参与的网络互助是否受法律保护?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益的网络互助不等于互助保险,偿付能力没有充分保证,有的互助平台把二者混淆,或引发众筹资金的风险问题。而此次的整顿是正本清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

互助平台大量涌现

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强调:我会鼓励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风险保障诉求的创新行为,但坚决反对以保险名义误导公众并可能给公众带来损失的违法金融活动,希望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以互助名义进行的众筹网络互助平台在今年大量冒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网络互助会员总量超过1000万。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只要出现极少数的平台违约事件,就可能造成整个金融行业性的灾害。

正是在此背景下,近日,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互联网企业未取得业务资质以互助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的行为,保监会将持续开展整治,坚决打击以创新为噱头误导公众、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当前部分“互助保险”存在风险,广大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

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网络互助平台严重误导消费者,承诺赔付难以兑现,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网络互助计划公开向社会公众进行“投入少量资金即可获得高额保障”的误导宣传,诱导社会公众产生获取高额保障的刚性赔付预期。但实际上,互助平台并不是互助保险,不具备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没有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也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在赔偿给付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方面没有充分保证,难以实现持续运营。

有些网络平台还借保险的名义进行宣传,误导消费者。保监会指出,部分网络平台等非保险机构推出类保险形式的“互助计划”的同时,有些平台借助保险的名义进行宣传。

互助平台≠互助保险

监管层显然不会袖手旁观。11月5日,蒲公英互助宣布进行平台整体升级和服务暂停,据称,停止服务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行业法律规定尚不明确,以及监管对于风险防范和经营资质的要求。而在此之前,保监会对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负责人进行了重点约谈并通报监管意见。

实际上,监管层一直没有放松对网络互助保险业务的关注。2015年,保监会就曾两次对“虚假相互保险公司”和“互助计划”进行风险提示,指出一般网络互助平台不具备保险经营与保险中介经营资质,在缺乏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变成非法集资。

实际上,在保监会对网络互助平台的要求中,就包括“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和宣传的过程中,不得使用保险术语,承诺责任保障,或与保险产品进行对比挂钩;不得宣称互助计划及资金管理受到政府监管、具备保险经营资质;不得非法建立资金池。”

但这并非意味着监管层不支持互助保险的发展。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开展相互保险社试点并进行工商登记注册。5月,保监会审议通过三家相互保险社的筹建申请,分别是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 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而这三家企业都达到了严格的准入门槛,比如在成立资金上“有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运营资金”,在会员人数上则“有不低于500个初始会员”。其中信美人寿初始运营资金达到10亿元人民币,发起人包括蚂蚁金服、天弘基金等九家公司。

平台亟待溯本清源

“为什么监管部门会发声?因为目前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平台,从而导致整个网络互助领域出现了风险。”在火爆繁荣网络互助背后,隐藏着互联网金融众筹领域的风险,互助平台界的“老企业”e互助CEO雨乔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监管部门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某些风险。但辩证看来,他认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让进入平台的“消费者”认清网络互助的本质,正视自己参与的项目。

他认为,作为互联网的时代产物,网络互助平台更需要重视用户体验,严格把控风险。如成立于2014年的e互助有着深厚的保险行业背景,由国内最大的保险服务公司、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泛华企业集团发起建立,委托全国最大业务规模的泛华公估集团在风险评估和运营体系上把关。“我们拥护并支持监管意见,呼吁行业自律,反对将网络互助与相互保险进行混淆、与商业保险进行类比等误导行为。”雨乔向记者表示,此次的整顿,或许是一件正本清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程行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