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4小时,又一年“双11”来临。
这一场由网购平台发起的消费狂欢日,从2009年至今,迎来了第8个发展年头。与往年相比,包括林氏木业、东鹏陶瓷等企业选择淡化“双11”销售目标的做法,使得今年的“双11”看起来似乎不如往年般热闹”。
“透支往日的销售额来成全一天的销售,这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意义,我们也在思考。”林氏木业副总经理马灿兴直言,包括平台在内,目前正希望引导电商“拉长战线”,以理性的方式重新回归。
同样在“双11”步入“八年之痒”时开始思考着的,还有一批帮助联邦家私等传统制造业提速电商步伐的代运营商。电商的本质是去中间化,那么代运营商和电商代理商会否成为阶段性产物的疑问,使得包括SKG等一批佛山的代运营商在“危机感”下寻求新的转型。
而无论是思考着理性回归的商家还是正在密谋转型的代运营商。如今,在O2O对销售的功能逐步凸显下,“新零售”时代已经到来。
“纯电商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线上和线下物流结合诞生的,才是真正的新零售。”马云在近日一场电商活动上说道。而随着淘品牌和线下品牌共同发力O2O,两者在新零售时代,将开始一场新的角逐与较量。
“双11”老兵们的“冷处理”
与往年“双11”来临前,林氏木业提前高调宣布销售目标不同。“对于今年的‘双11’,我们并没有设定既有目标。”林氏木业副总经理马灿兴对记者说道。
事实上,一直以来通过“双11”获得高品牌曝光率的林氏木业,常年盘踞“双11”家具类销售榜单前列。数据显示,林氏木业从2013年至2015年期间,“双11”当天销售额分别达1.6亿元、3.3亿元、5.1亿元。
这在企业10亿元年销售额都鲜见的家具行业,林氏木业在“双11”的单天销售额历来为企业赚足关注度。
实际上,在“双11”步入第8个年头,类似林氏木业这样,历来在“双11”所在品类稳居行业销售前列,但却选择淡化自身销售目标的佛山电商企业并不少。
作为佛山服装业的电商“黑马”,去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佛山市艾蓓怡服饰有限公司,其负责人季晓明对媒体直言,“我们今年没有设定销售目标,只对利润进行考核,一个底线是要保证适当的利润。”
同样在去年“双11”陶瓷品类销售中,以当天销售额2000多万上榜2015年天猫陶瓷销售第二名的东鹏陶瓷,公司互联网中心总经理的陈俊峰也向记者表示,今年东鹏“双11”不谈具体目标。
这些往年“双11”销售“优等生”今年“不谈目标”的背后,并非对于目标的不看好。
“在接下来至少三年,‘双11’依然会越做越大。”在九鼎电商总经理浮金光看来,现在“远远还没有达到顶峰”。
在他看来,一方面包括天猫、京东等大品牌的不断增长让人看到后劲,而对于内地一些三四线城市,随着网购的逐步普及,背后接踵而来的是巨大的消费力。
而包括林氏木业、东鹏陶瓷的负责人都对记者明确表示,今年“双11”销售同比必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双11实际上是掏空或者说透支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马灿兴直言,他认为,目前包括天猫也在引导“提前购”。即把“双11”的优惠措施提前进行,这种“拉长战线”的做法,在马灿兴看来,有利于缓冲往年“双11”对商家带来的压力。
“不过份强调目标,实际上也是我们希望更加理性看待双11”马灿兴说道。
电商代运营商的“危机感”
在“双11”步入第八年,“老兵”们寻求理性回归的同时,对于佛山庞大的线下制造业军团,则依旧在通过中间商的力量,加快电商步伐。
今年“双11”来临前,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邦家私”)为自己挑了一位新的合作伙伴,“牵手”广东飞鱼电子商务集团(以下简称“飞鱼”),其目标直指10倍销售额的增长。
“飞鱼在电商领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在视觉和运营方面比较专业,而联邦正是希望能利用飞鱼这一优势,把联邦线下的家具融入线上,得到更好呈现。”联邦家私电商负责人杨剑林表示,在这次的合作中,飞鱼将针对联邦定下的销售任务和规划进行策划和运营。
“像一些原来纯粹的线下品牌,不少都会选择通过中间商的方式来提速自己的电商步伐。”浮金光对记者说道。作为美的的电商代理商,九鼎电商去年“双11”当天销售8000万的成绩,今年预计“双11”能突破2个亿。
但浮金光已经嗅到一丝危机感。
“从本质上来说,电商是去中间化,所以包括代运营公司,代理商其实都可能成为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浮金光坦言。
而长期为佛山多家企业做代运营的SKG(广东艾诗凯奇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KG”)已经开始寻求转型。
去年下半年起,SKG开始启动企业研究院的建设,在平台上输出自有品牌。这一变化,正是危机感带给SKG的选择。
“一开始,SKG是以电商平台起家,成就了许多佛山制造企业,但这一合作模式也是有矛盾。”SKG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制造业通过平台代销壮大后,会开始考虑压缩渠道成本,从而成立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并与大企业合作,使SKG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而出现更槽糕的情况是,SKG被一些成长后的制造企业视为恶性竞争对手,当企业进行自有产品出货时,会向SKG索要更高的出货价。
不过,代运营平台是否将随着电商产业的成熟从而走向低迷?在刘杰看来并不能由此下定论。作为SKG的总裁,刘杰也一直在观察圈内代运营电商平台的发展。
“可以看到,很多无核心竞争力的运营平台是逐渐萎缩,有一些运营商将自己的业务分散成小块,形成小个体户,从而在内部发展形成分化,未来代运营平台会走向差异化发展。”他认为,代运营平台将更倾向运营附加值高、品牌号召力大、利润空间大的产品。
另一方面,刘杰认为,在目前阶段代运营平台仍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术业有专攻,代运营就像代理商,能实现专业化分工,价值链的重要分配。”他指出,像在当地做直营、维系当地客户群关系等事情,由于占用大量资金,品牌商大都不愿意进行运营。因此,店铺管理、商品直销等大多由代运营来完成。
O2O时代下的“新零售”挑战
无论是通过中间商力量加速电商布局的传统企业,还是自营发展起来的“淘品牌”。
在近年O2O成为发展趋势下,这两股力量在电商渠道上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
“经过这几年大家密集向O2O转型后,O2O对于销售的带动作用已经开始凸显,这在‘双11’期间的表现也很明显。”马灿兴说道。
作为淘品牌出身的林氏木业,从2014年开始在线下布局O2O体验店。
“目前开店已经达到了20多家,到今年底预计能够达到30家。”马灿兴向记者透露,尽管大部分线下体验馆的开店时间都不超过一年,但只要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布局的城市,“销售额的同比增长都在300%到500%之间。”
“很难说的清楚是线上还是线下成为主导带动力量,但一个事实就是,O2O的作用已经很明显。”陈俊峰说道。他所在的东鹏陶瓷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组建互联网事业部,推出自己的O2O体验馆。
而接下来,据陈俊峰透露,明年公司还将以在原有经销商店铺设专区的方式来完成O2O布局。
联邦家私也感受到通过O2O实现线上引流至线下的作用。
“线上的销售额在联邦的销售体系中仅占一小部分,我们是希望通过‘双11’的线上狂欢,引导消费者走到线下几千家门店中。”杨剑林表示,这样的引流使消费者有更丰富的选择,进一步带动线下销售额。
实际上,就在今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年阿里云栖大会上直言,“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O2O的布局毫无疑问在加快佛山“新零售”的出现。
而在“新零售”下,对于电商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以双11为代表,整个消费市场都在变得越来越理性。”浮金光认为,随着淘品牌和传统企业的反向布局,发力O2O,电商的PK不再像过去一样停留于低价的比拼。
“消费者已经逐步回归理性,这意味着电商的较量已经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浮金光说道。
马灿兴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传统企业扎根于线下制造生产多年的沉淀,并非纯粹的淘品牌短暂几年能够比拟,而同样的,淘品牌多年的电商运营管理经营,也非传统企业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也就是说,未来在新零售市场下,对于商家来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马灿兴说道。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蓝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