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1月9日讯 11月8日,市农委发布了北京市2016年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3季度,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7元,同比增长8.5%,增幅比城镇居民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 %,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2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033元,同比增长9.2%。
工资性收入增收贡献率下降
1-3季度,工资性收入12848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72%,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增收贡献率为58.4%,同比下降了32.2个百分点。虽然自9月1日起,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从1720元提高到1890元,但农民就业压力仍较大,工资性收入涨幅放缓。“十二五”时期实施的城乡统一促进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平原造林管护绿岗就业等政策红利逐渐减弱。如平原造林管护移交面积92.1万亩,要求吸纳本地农民就业比例65%以上,今年上半年已安置2.4万名本地农民就业,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收入逐步稳定,增收贡献则有一定削弱。
财产性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1-3季度,财产性净收入1319元,同比增长16.5%,涨幅比上半年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租金收入、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分别增长21.2%、19.5%、37.0%。增收贡献率为13.4%,比上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深化农村改革的效果仍十分明显。
经营性净收入扭转了下降趋势
1-3季度,经营性净收入1869元,同比增长2.8%,扭转了开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增收贡献率为3.7%。主要是在一产、二产净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2.2%、22.0%的情况下,在乡村旅游、沟域经济、交通运输服务等各业的带动下,三产净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10.6%。
转移性净收入大幅增长
1-3季度,转移性净收入实现1811元,同比增长23.4%,增收贡献率为24.6%。其中,转移性收入2921元,同比增长11.8%。除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提高外,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和减煤换煤,市级安排33亿元对燃煤炉具、取暖设备、电价进行补贴。同时,落实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要求、调整社保缴费政策,转移性支出1110元,同比下降3.0%。
2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033元,同比增长9.2%
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与十个远郊区委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启动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目前完成了精准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共认定低收入农户7.3万户、15.6万人,低收入村2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