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希望找出某种神奇的方式,简便又快速地获悉身体健康的情况。于是,有了辨面相、识手纹、看指甲等诸如此类的方法。有些功底深厚的医生,的的确确能够通过面相看出身体方面的问题。当然,医生们并不是算命先生,不能通过面相来判断寿命的长短,也看不出所谓印堂发亮预示的洪福齐天。一位好的中医大夫,能够做到的是通过脸色或面容,大致了解身体状况,从而确定检查和诊断的方向。如何“识相貌”“观脸色”?本文向你披露此中的奥妙。
面色黑黄
面色黑黄,晦暗无光,这是描述慢性肝病患者面容时的常用字眼,这种面容也被称为“肝病面容”。
慢性肝病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色素代谢,会使色素在皮肤沉积。肝硬化患者若合并肾上腺功能减退,可以加重色素的沉积,皮肤干燥粗糙,肤色黝黑没有光泽。
肝脏的急性损伤,常会形成黄疸。肝细胞功能受损,不能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皮肤、粘膜、眼白显出黄色来。
当然,吃了太多南瓜、胡萝卜也有可能造成“黄染”,但眼白和粘膜颜色通常正常。而且,严重肝病常常伴有明显而特殊的气味——肝臭。医生常常会将“气色”结合起来,初步判断。
灰白浮肿
如果面容灰白而浮肿,需要小心肾脏问题。
尿毒症患者的面容就常常会呈现这种状态。肾脏会分泌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存在疾病时,由于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减少,造成贫血,而让面色显得灰白。
同时,肾脏的功能下降,多余的水分无法以尿液形式排出,容易出现水肿。如果还存在尿少、口中有氨味等情况,就要及时检查肾脏了。
苍白蜡黄
面容蜡黄而憔悴,是不是贫血了?
营养不良或者失血过多,会引起血液中的红色物质——血红蛋白减少,这就是贫血。
黄种人贫血时,皮肤会看起来苍白或蜡黄。除了面色和指甲颜色改变,贫血还会有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消化不良、月经量少等表现。查个血常规,就能明确是否存在贫血的状况。
眼大吓人
大眼睛好看,但大得吓人就不好了。
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患者的眼睛,会瞪得很大,并向外突出,有时还能够很久都不眨眼。这是甲状腺素分泌过多的结果。这样的大眼可一点也不好看,预示着疾病。
除此之外,病人还会精神亢奋,食量大却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其他器官也会遭受影响。
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俗称甲减)了呢?这时,面部会有些水肿,显得眼睛眯缝着,没什么精神。另外,头面部的毛发还会脱落,比如眉毛脱落、渐渐秃顶、胡须稀疏等。这是病人代谢减慢的缘故。
面庞水肿
没人希望脸肿肿的。如果脸胖乎乎的,一戳就是一个坑,肉不回弹,身上却很瘦,这常常是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严重不足造成的低蛋白血症。
脸有些肿,戳起来没有坑,尤其在早晨起床后,眼睛周围肿,则有可能是肾炎的症状。
脸似银盆
在评书里,夸人长得帅,相貌堂堂,常说“面似银盆满月”。但医生们很少把脸似银盆等同于帅哥,而是会联想到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之一,是使得脂肪分布异常,多堆积在脸上和背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多见于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比如红斑狼疮等。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替代,医生只能通过谨慎地调整剂量,来减轻副作用。毕竟,相比起原发病的凶险,忍受危害相对较小的副作用还是值得的。
口唇歪斜
如果脸歪得厉害了,医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中风或是面瘫了。
但如果只有轻度的歪斜,医生常常会通过让患者做些动作,来帮助判断。比如,鼓腮帮子、龇牙、甚至用力闭眼——这些动作可以体现面部神经支配肌肉的情况。如果左右肌肉不能平衡用力,歪斜就会更加明显:有一边漏风,一边没法龇牙,或者一只眼睛闭起来困难等。如果发现了口角歪斜,别耽误,及时去医院。因为这有可能是中风的先兆。(本报综合)
编后语
但愿各位读者朋友,都能远离上述问题。而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老当益壮。这里,有必要加以强调,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初步的判断疾病的方法。千万别以为这样就能诊断疾病了。医生们只是通过相面,做一个大致的猜测或判断,最终的确诊还是需要更详细更精确更严谨的科学检查。更不要尝试所谓的自诊自治。晒黑了的脸,偏偏想着是不是患了肝病,真就贻笑大方了。健康问题,必须谨慎。不能望风扑影。有疑问,很必要,但是要交给专业医生来诊断,这才真的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