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喜欢吃零食,尤其是糕点。
江浙一带的人们善做糕点,绍兴香糕就很有名气。精白粳米磨成细粉,配以适量研成粉末的中药材如丁香、砂仁、白芷、豆蔻、大茴等,再加上香料,拌入白糖,和粉成型后,置于炭火上烘烤,如此焙制的香糕黄而不焦,硬而不坚,入口松脆香甜。这与大多数米糕上笼蒸熟、口感柔软大不相同。
鲁迅和原配夫人朱安的关系仅是一种名分,但他与朱安娘家人一直保持着往来。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鲁迅每年都要给朱安娘家汇去一些钱,对方也会寄来大包小包的绍兴土产,包括小孩子喜欢吃的糕点之类,其中或许就包含绍兴香糕。如1931年11月21日鲁迅日记记载,“收朱宅从越中寄赠海婴之糕干及椒盐饼共一合(盒)。”鲁迅虽未曾明确提及香糕,但想必他小时候没少吃过这个。
除了香糕以外,还有福禄糕、条头糕、梅糕等等。年糕虽也是糕,但通常不属于作为零食的糕点之列,这里略去不说。
按照绍兴当地风俗,有些节令要做福禄糕,这是祭祀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普通福禄糕以糯米、白糖为主料,加水揉和,在刻有福、禄、寿、囍字样的模具中定型,再上笼屉蒸熟。
夏丏尊是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的同事,据他回忆,鲁迅1909年在杭州的那些日子,几乎每天都要吃条头糕。这种糕是糯米粉糅合细沙做成,呈长条状。“那时他晚上总睡得很迟,强盗牌香烟,条头糕,这两件是他每夜必须的粮。服侍他的斋夫叫陈福。陈福对于他的任务,有一件就是每晚摇寝铃以前替他买好强盗牌香烟和条头糕。我每夜到他那里去闲谈,到摇寝铃的时候,总见陈福拿进强盗牌和条头糕来,星期六的夜里备得更富足。”
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期间,单身寄居绍兴会馆,一天三顿常是简单对付。好友许寿裳不时给予照应,比如1914年8月11日中午,送来两样食物,一样是鸭子,一样是梅糕。梅糕也是绍兴特产,主要成分与条头糕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一种用红豆沙,一种用绿豆粉。周作人在一篇文章中介绍:“夏天还有一种甜菜,系用绿豆粉加糖,煮好冻结切块,略如石花,颜色微碧,名曰梅糕,小孩最所爱吃……”本来这种甜糕鲁迅是乐于收受的,但因为那天正犯着老胃病,吃了会更加消化不良,加上天气炎热,不能存放,所以鸭子照单收下,梅糕就只能原物退还了。
鲁迅1912年到北京之初认识了二弟周作人的同学季自求。季自求是南通人,而南通特产嵌桃麻糕名闻遐迩。南通麻糕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为原料,成品色泽金黄,香甜松酥,别具风味。1912年11月15日是星期天,那天下午,鲁迅去琉璃厂淘书,途中遇见季自求,便一同前往,买了几本书,回头路过季自求寄宿的南通馆,坐了一会,临走时,季自求拿了一包嵌桃麻糕相赠。这事在鲁迅日记里记载得清清楚楚。
鲁迅1927年曾在广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当年10月到上海后,他仍时时想起广东的各种美食,顺德特产玫瑰白糖伦教糕就是他念念不忘的。在一篇文章中,鲁迅特意写到上海闸北一带弄堂内外“玫瑰白糖伦教糕”这些零食的叫卖声。相传伦教糕自明代就有,因源于顺德伦教镇而得名,堪称岭南糕点的代表。伦教糕以米浆发酵后蒸制而成,表面晶莹光洁,内部多孔。食之则入口绵爽,于柔软中略带韧劲;味道香甜,于清凉中稍带酸意。鲁迅还提到过一种桂花白糖伦教糕,与前者相比,大约不过是香型上的区别。
80年后的今天,上海弄堂内外各种小吃的叫卖声早已远去,而鲁迅吃过的那些糕点,连同他记录的文字,依旧悄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