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食蟹养生的二三事

2016-10-01 10:03 成都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老人食蟹养生的二三事

秋风送爽之时,正是蟹肥膏红之日。螃蟹肉质细嫩,含有大量蛋白质及钙、锌,还含有较多的铁、维生素等,营养非常丰富,是人们喜欢的美食佳品。《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在好吃嘴心中,螃蟹可以称作是秋季养生必不可少的食疗大餐,美味与养生两不误。但是,养生专家提醒,“金秋螃蟹虽美,老年人食用需谨慎。”

营养丰富

“每100克蟹肉,含有15克蛋白质,2.6克脂肪,267毫克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仅7克左右,以及103千卡的热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宏宇介绍说,螃蟹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包括优质蛋白质、脂肪,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B等,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禁食病症

最近又临近重阳节,不少子女为孝敬老人,热衷送上大闸蟹、补品以表达孝心。“尽管螃蟹美味,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过量进补、吃蟹,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李宏宇认为,螃蟹在食用中,有很多讲究,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和体质较弱的老人,需要谨慎食用。

心血管疾病患者

每100g蟹肉中的胆固醇含量一般为235mg,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而高血脂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00mg。若患有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则更要注意,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会导致胆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这类老年人应该管住自己的嘴,控制蟹肉和蟹黄的摄入量,尽量少吃或不吃。

痛风患者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饮食上有很多禁忌,因为有些食物会让痛风症状加重,其中包括大闸蟹。老年人每天摄入蛋白质量为每千克1克。蟹肉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大量摄入蛋白质后,会导致体内嘌呤含量增高,痛风患者就是嘌呤代谢的问题,因此急性痛风发作的老年人是绝对不能贪嘴的,而慢性痛风患者则应该少吃或不吃大闸蟹。

胆囊炎、胆结石患者

大闸蟹中的蛋白质、胆固醇、脂肪含量都很丰富,但是对患者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而言,反而加重了胆囊负担,这类患者不容易排除胆汁,食用蟹肉、特别是蟹黄后,容易导致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

过敏体质

虽然螃蟹的味道是比较美味的,但是过敏体质的老人应该为了健康忌吃螃蟹。虾蟹等海鲜是常见的比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螃蟹对于这些人的病情影响是比较大的,吃蟹黄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引起风疹块,特别是在过敏的期间一定要忌吃螃蟹。

此外,感冒发烧,脾胃虚寒者也应尽量少吃螃蟹,以免引起腹痛、腹泻。

食用禁忌

“螃蟹虽然美味,很多人不知道,螃蟹的一些部位一定要去除,不能食用的。”李主任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螃蟹的腮、肠、胃、心都不能食用。蟹腮是呼吸器官,里面很脏;蟹肠里面有蟹的排泄物;蟹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儿,同蟹肠一样,也有蟹的排泄物;蟹心六角形,藏在蟹黄中。

此外,吃蟹还有不少注意事项,死蟹、隔夜蟹、生蟹、醉蟹这几样最好避免。同时蟹的营养成分丰富,老年人一次不能食用太多,建议每天只能吃一个,一周不超过三次。

在吃螃蟹时,还需注意一些不宜与之同食的食物,例如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吃蟹不宜吃柿子,柿蟹皆为寒性,二者同食,寒凉伤脾胃,不易消化,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现象;蟹与泥鳅功能相反,泥鳅性温补,而蟹性冷利,不能同吃;啤酒性寒,如果以啤酒送蟹,容易引起腹泻;梨、香瓜、冰饮,同食,伤肠胃。所以吃蟹最好与生姜、黄酒或白酒等性温的食物同食。本报记者 邓婧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邓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