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供给侧改革东风 威海西霞小渔村展绘海钓旅游大蓝图

2016-09-23 08:5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威海9月23日讯(记者 刘洪昌) 有人说这里是海上粮仓,有人说这里是水上牧场,但当地人或许更喜欢称这里为海钓基地。

“靠海吃海”,不仅仅只是牧渔耕海,还可以像威海荣成西霞口村一样成立企业集团,拒绝“套路”经营,发展休闲垂钓等高端旅游业。9月22日,“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西霞口休闲垂钓基地,现场观摩并亲身感受到了该村创造新供给、吸引高端消费的供给侧改革红利,让渔民致富有了新路子,也让大海的“产出”更加高效和“宽广”。

供给侧改革1

在野生水产捕捞船上,采访团记者们全程见证了野生海参等水产品的潜水捕捞过程。千龙网记者 刘洪昌 摄

据了解,西霞口休闲垂钓基地拥有长达30余公里的海岸线,1.5万亩的天然海域,1.2万立方水体的工厂化育苗车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按照“投礁、放鱼、钓船、海岸、服务”五配套,西霞口集团已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2000平米的海钓俱乐部,投资修造了各种游钓船只40余艘,为钓友提供了多样化的垂钓选择,实现了基地垂钓功能的专业化。

西霞口旅游公司副经理王文生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我们在原有海钓产业的基础上,在休闲垂钓俱乐部南开发面积达200亩淡水垂钓园区,旨在完善基地的垂钓功能与服务,满足不同钓友的垂钓需求。目前淡水垂钓区已完成整体规划,将打造成为配备餐饮、娱乐、运动竞技、观光等多功能的综合性休闲体验园。”

借助旅游资源优势,西霞口垂钓基地将致力于建成集海钓俱乐部、滨海度假、海岛观光、渔家体验等功能于一体,配套专业化服务及接待水平的海钓大本营。预计海钓基地达产后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各种旅游营业年收入将达到5000余万元,对当地渔民转产转业及各种渔家乐项目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供给侧改革2

由于未到捕捞季节,这些刚出水的野生海螺等,最终又被放归了大海。千龙网记者 刘洪昌 摄

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保护生态,而要想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对渔业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在海洋牧场区,西霞口垂钓基地6.6万方石块礁和混凝土构件礁,为海洋生物创造良好的产卵、繁殖、栖息场所,形成区域性生物链渔场。在优化海洋产业经济结构的同时,通过对浅海、深海等不同区域的投礁,亦可满足钓友对垂钓区域的多样化需求。

而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使海钓业能持续发展,西霞口休闲垂钓基地还特意规定:每名钓客只可带走12斤所钓渔获物,单条重量低于100g以下的鱼必须放生。

据悉,西霞口休闲垂钓基地只是荣成市休闲渔业异军突起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荣成市就区域资源特色和市场发展潜力分类规划、合理引导,让休闲渔业企业开展特色经营,建设起多处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休闲渔业基地。如此因地施策,不但杜绝了“一窝蜂”式的同质化发展弊端,更与市场需求成功对接,使休闲渔业活力迸发、特色尽显。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