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威海9月22日讯(记者 刘洪昌)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最头疼的事莫过于“马路拉链”。路面被挖开、交通拥堵、泥沙遍地……9月21日,“供给侧 ·山东策——第十二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威海。在威海东部滨海新城,记者了解到,威海市2016年实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初步设计目前已全部批复,管廊开工建设16公里,开工率接近一半。该地区地下管廊建成后,人们有望与“马路拉链”彻底说“再见”。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综合管廊中宽可行车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据记者了解,威海市地下综合管廊三年试点项目建设期为2016—2017年,2018年开始运营,试点项目共11个路段、34.33公里,总投资31.59亿元,入廊管线包括电力、给水、污水、雨水、通讯、热力、燃气、再生水等8类。根据测算,地下管廊每公里的造价约为8000万元。
如此大的投资,仅靠财政显然心有余力不足。目前,威海市试水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政府占股46.9%,社会资本占比53.1%。通过PPP模式,威海地下管廊项目已经引入社会资本20亿元。有了社会资本的参与,管廊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
东部滨海新城股份有限公司廊道分公司经理杨胜宽向记者表示,东部滨海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宽9.8 米,高3.8 米,是威海市首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几个人并排走在管廊里也非常宽敞。目前,东部滨海新城金鸡路综合管廊200米示范段已安装好,共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超过2公里
相关人员介绍说,这种管廊有两大好处,一个是避免道路重复开挖,降低路面翻修和工程费用,降低“拉链马路”的影响;二是使地下变得更加有序,延长各类管线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