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印刷装备制造基地,而会展大厅所在地此前正是北人亦庄的装配厂房。”北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培武介绍,北人集团通过改造升级,老厂房完成华丽变身,成为了集会展交易、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人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区(以下简称:亦创园),这里也将成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
亦创园总投资22亿元,占地16.24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将于2019年达产,届时将打造全球性机器人研发设计和集成创新中心、全球性机器人展示交流和技术交易中心、全国性机器人系统集成总部基地和工程示范应用中心,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7亿元。
新旧元素交融筑新平台
在荣昌东街6号,一座银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今年10月,这里将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正式亮相,迎接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各地的机器人领域精英。
走进这座大厦,那些透着工业气息的立柱、吊车轨道和管道,在诉说辉煌的同时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希望打造的会展中心是既高端现代,又保留一些老厂房特色的。”张培武指着北展厅内一排排柱子说道,“这里曾是装配车间,虽然已升级装修,但支撑厂房的柱子特意保留了下来。”
几年前,这里是北人集团印刷生产线的包装与装配车间,巅峰期拥有千余台生产加工设备和近2000人的研发制造团队,拥有年产1000台套印刷装备的规模生产能力。
伴随传统印刷市场不断萎缩,北人集团“壮士断腕”,主动实施了“精干主业、减亏增效,整合资源,转型升级”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先后关停并转了10个亏损业务单元,处置设备400余台,并结构优化调整,多渠道,依法依规依程序分流安置职工。
北人集团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园区总计接待120余家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考察对接,现已有21家企业落户签约,31家正在洽谈中。
搭平台集聚创新要素
“我们不是简单建个园区”,张培武说道,“我们要做就要做高端,做机器人创新园,在这平台上把行业里的各种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形成一个创新体系。”
既然是智能制造,当然需要专业智囊团。亦创园的背后,就有这样一个汇聚了机器人行业科研大咖的导师队伍作为技术后盾。“可以这样说,我们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这个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张培武说,“传统做智能机器人,从研发到试生产所需的周期非常长,对参与者来说算得上煎熬。但是在我们这里,设计人员在孵化空间提出的方案,马上就能通过工程师和专业设备实现试生产,大大缩短了制造领域的成果转化时间,可以降低创业成本。”亦创园只是机器人产业的研发中心,未来他们将在河北建设产业园,专门负责生产环节。
“以北京为研发创新总部核心,在全国形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网络化布局。”张培武讲道,在上海、深圳、西安布局研发分中心,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三个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为当地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在制造业密集的产业园建立机器人产业基地。
以亦创园作为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总部,聚集国内外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以亦创研究院的科技服务体系创新,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打通产业链;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课题攻关,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等活动,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
“在这里集聚产业创新要素的先发优势,筛选符合机器人产业集团发展的优质项目及企业。”张培武讲道,“通过合资、合作、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与机器人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形成较紧密的产权纽带,形成较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加速扩展机器人产业规模。”
北人集团公司将与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并出资设立亦创机器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亦创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人。
传统产业重塑 永葆青春
“我是北人集团的老人,从一线到管理,始终不忘‘产业报国’的初心。”张培武意味深长的说道。
北人集团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园区的优势资源,对传统印机产业进行“重塑”。10月份,北人集团在大兴的一条智能书刊生产线即将召开演示会。此外,北人集团创新发展途径,下属的增材制造公司进入3D打印领域,旗下产品N450可进行3D打印的最大尺寸为 ¢450X300。“这是目前国内3D打印最大的打印尺寸。”张培武解释道,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枪支、牙科和医疗产业、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而北人集团另外重塑的北人合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印刷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和机器人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已开发高端客户如伟巴斯特、米其林、长城汽车、北京奔驰、北京顺恒达、北京邦迪、北京埃贝赫等。“今后,我们将此基础上,打造一家专门进行机器人制造的教育培训机构,力争3-5年内实现上市。”张培武说。
未来北京要形成“北有汽车,南有智能”的主题展览新格局,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要长期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制造2025” 的展示中心。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北人的发展舞台变得更为宽广。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我们要让它的功能得以最大发挥。借势冬奥会,我们计划于明年在此推出‘中国国际体育科技博览会’,并将它形成常态化。”张培武畅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