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蒲县“封山禁牧” 养殖户限期十天卖羊价格跌半

2016-08-12 09:11 成都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限期十天卖羊 属于“朝令夕改”?

2014年9月

蒲县官网发布了一份名为《发展畜牧经济拓宽致富通道》的文件,“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2016年6月

养羊户收到了一份《关于加强封山禁牧的通告》,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无法实施圈养的农户,部分乡镇甚至提出了限十天内处理的要求

因为一张通知单,山西蒲县数百农户的“致富梦”戛然而止。

今年6月下旬,山西蒲县的养羊户收到了一份《关于加强封山禁牧的通告》,通告中提出,蒲县全境均要实现“封山禁牧”,所有的羊均要实行圈养。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无法实施圈养的农户,部分乡镇甚至提出了限十天内处理的要求。此消息引发质疑,有人称政府朝令夕改、不考虑民意。蒲县官方就此进行了回应。

蒲县新闻办主任张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了上述文件的真实性。他表示,此次封山禁牧,系依照规划,清理整治县境内违规放牧现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当地生态环境。

2014年文件未提“环境影响”

2014年9月5日,蒲县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名为《发展畜牧经济拓宽致富通道》的文件。 文中表示,“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并提出,“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注意到,在该份文件中,并未提及发展畜牧业中的农户准入门槛,以及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问题。蒲县新闻办主任张鹏证实,在2014年,当地确实曾提出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口号,并通过乡镇逐级传达这一精神。

养殖户被迫卖羊价格跌半

记者看到,在这则由蒲县人民政府护林防火指挥部出具的《关于加强封山禁牧的通告》中,明确要求在蒲县“全县范围内实现禁牧,实行圈养”。村里的护林员表示,所有村民的羊,如果不能实施圈养,则需要在十天内处理完毕。

蒲县黑龙关镇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如果等到明年开春,自家的羊每只至少可以卖到600元,这个季节,每只最多也就卖300元,跌价一半。

蒲县新闻办主任张鹏证实,两年前,由蒲县县委县政府牵头,试图以发展养殖业,来推动农民增收。而此次“封山禁牧”,针对的是不符合圈养条件,占用山地的养羊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整治违规放牧,维护自然环境。

1 先“养羊”后“卖羊”,是否忽悠?

封山禁牧工作早在2000年已起步

既然两年前曾经鼓励农民“养羊致富”,为何在两年后又“限期整改”?在蒲县不少农户看来,自己无疑被县里“忽悠”了。

“不存在这种情况,说的也不是一码事。”蒲县新闻办主任张鹏告诉记者,此次蒲县“限期卖羊”,即为了整治愈演愈烈的“违规放牧”风气。而蒲县封山禁牧工作,早在2000年就已起步。

张鹏表示,发展畜牧业的前提是“合规”,这其中就包括遵守禁牧的规定,“不是不可以养羊,是不能随意放养。”

2 针对养殖户的规定,是否一刀切?

绵羊养殖户也采用放养方式破坏环境

在当地农户提供的《关于加强封山禁牧的通告》中,有“严禁任何人在野外放牧山羊”的表述。也就是说,重点针对在野外放养山羊的农户。而蒲县黑龙关镇多位牧民证实,在实际执行中,绵羊养殖户也被要求“限期整改”。对此,张鹏表示,之所以“一刀切”,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绵羊养殖户也大量放养,同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3 限期10天内卖掉羊,是否合理?

有关部门已要求当地统计农户损失

媒体报道,不少养羊散户接到通知,限期10天内卖掉羊。蒲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出具了“封山禁牧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显示此次行动从6月23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10日,记者从临汾市和蒲县两级畜牧局了解到,山西省有关部门已要求当地统计被卖羊的数量和农户的损失。本组稿件据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