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广州日报记者 陈枫摄
根据保监会等部门最近的调查统计表示,内地赴港购买保险的资金以每年四分之一的速度增长。而其中,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比例更高。由于香港保险机构运作经验丰富,与内地保险相比,单纯从保费、理赔和理财收益方面来看更加具有吸引力,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同,香港保险产品同时具有更高的风险性。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赴港购买保险理财产品风潮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受到推销人员的夸大宣传之下做出的冲动行为。赴港买保险,需要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家庭状况做出评估,否则有可能得不偿失。
赴港购买保险的内地居民 十年增加逾17倍
眼下,赴港买保险的内地居民越来越多。打开互联网键入保险、理财等等字眼,满目皆是各大保险公司以及代理机构的宣传和推销文案。
在所有的港险宣传中,都直言不讳地重复几个信息:价格相对内地保险更便宜、保障更彻底、收益更可观。
铺天盖地的促销显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根据香港保监会最近透露的统计显示,最近几年,内地客人到香港购买保险呈现不断攀升态势,保费从2010年的43.81亿港元,一路猛增至去年的316.44亿港元,五年增加了7倍多。而再往前看数据更加醒目,截至去年为止,十年间增加了将近17倍有多。
此外,香港保监会最近公布的数据也在进一步印证内地客赴港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疯狂劲头:去年内地客贡献香港保险费316多亿元,占到保险业个人业务的年度新保单24.2%。而今年第一季度达到了34.18%,相当于内地居民买走了香港三分之一的保险。
针对上述情形,中山大学金融学教授申曙光曾经撰文分析,香港保险具备种类多、覆盖范围广、保费低但保额高等优势,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居民投保。
顾客:港险价格低性价比高
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记者搜索到几位居住在东莞的香港保险公司顾客和经纪人。谈及香港保险产品为何现在这么火的原因,大家异口同声:对比之下,还是香港保险性价比更好。
同样的险种 港险便宜两成
今年35岁的塘厦人阿红就是其中一位顾客。她购买了某国际保险公司的一份长期险种,每年3万多港币的保险费,最少要交20年以上。“之前已经了解过很多内地的保险,一对比还是觉得香港的划算些。”
阿红表示,同样的保险项目,相比内地至少省下了20%的保险费。
另外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客户说法与阿红基本一致,他们购买的基本上都是人寿保险,将理财、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打包成一个投保项目,起到了有病理赔、无病理财的作用。他们各自的保险公司给出的承诺是,十五年收益至少是本金的两倍。对于这个数据,他们表示满意。
港险保障范围更宽
记者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香港保单中大多可保50种以上重大疾病,甚至有近百种疾病保障,其中还包含一些轻症,保障范围远远高于内地保单中的30余种。因此,保费相对少,保障范围相对宽是内地客青睐香港保险的主要原因。
内地居民最青睐寿险和重疾险
较之内地保险公司业务员千篇一律宣传疾病保险功能不同,香港保险公司经纪人可以介绍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位香港某公司的保险经纪人在微信中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的保单可以被银行认定为合格的抵押品,抵押后不仅可以进行外汇借贷,甚至可以实现外币变现。
据悉,内地客户购买保险产品主要以寿险、重大疾病险为主,其中的储蓄型分红险尤其受青睐。而财产险、车险等等不具备理财功能的则比较少甚至几乎没有。
香港某保险公司在东莞的经纪人赵小姐告诉记者说,内地人士这几年投资渠道逐渐变窄,在相对来说更有信用保障的前提下,选择赴港购买保险也就顺理成章。她透露说以前主要是广东人为主,现在内地人来往香港更加便捷,内陆地区的客户增长非常快。
业界:两地保险产品差距在缩小 买港险应小心地下保单
“赴港购买保险应该因人而异才对。”对于上述现象,东莞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卢建强认为,东莞绝对是赴港购买保险的热点区域。不少保单都是香港公司通过内地的代理人在运作,其中也不乏不太规范的地下保单。因此,一方面香港公司通过相对便宜的价格吸引了部分顾客,另一方面也就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前几天香港某保险公司一名业务员因为在保险材料上造假而被判刑,手上的保单自然作废,而购买这份保险的内地客户因此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据了解,为了防范洗钱等违法行为,政府有规定赴港购买保险一次性不能刷卡购买大额保险,而只能一次性刷卡两万元之内,但是这个规定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通过地下保单,秘密运作,每年产生的内地客购买大额保单的数量依然庞大。这个在现有法规政策之下,很难得到遏制。
卢建强认为,上述情形的发展,必然对包括东莞在内的内地保险业构成冲击,他们只能通过内部培训来进一步规范保险行业、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同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也要提醒客户不能只看香港保险业的好,也要防范风险问题。
“实际上内地保险产品并非都比不上香港的险种,据我所知,目前一些新兴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就要比香港公司的要高。大病保险的费用和保障范围也有部分公司好过香港公司,只是由于宣传跟不上的原因,不容易为顾客所及时了解。”卢建强认为实际上,近年来港币贬值、银行负利率、内地保险业的国际化发展,保险理财产品的差距也在明显缩小。
记者获悉,对于香港保险深受内地客青睐的情形,已经引起了包括保监会在内有关机构的关注。针对香港保险机构代理人和合作机构在内地开展宣传和促销的情况:保监会不久前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无论是境内咨询、理财、保险中介等机构还是个人,收受境外机构利益,在境内以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等名义宣传、推介境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的行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为,构成促成交易而开展宣传、招徕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各保监局应依法予以查实、取缔和处罚。”
高额提成抢占市场
内地客非理性地购买香港保险理财产品的情形,正在成为当下投资理财界的热门话题。其间也出现了不少理性的声音和看法。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说,目前在内地各个城市,代理香港保险业务的人员大量出现,从而导致业务量暴增。这些人员往往是内地保险公司的原业务员,他们通过转职或者兼职,对于老客户的游说非常有作用。同时这些业务员的收入也相应提高。
记者了解到,由于实行无底薪、高提成的管理模式,香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和业务员提成相当高,人寿保险分期缴费的佣金是首期保费的70%~80%,有的甚至高达100%;一次性缴保费的,佣金为整张保单保费的7%左右。如果有人投保100万元,介绍人拿到的佣金是7万元,而在内地,人寿分期缴费的经纪人拿到的一般为实收款的30%左右,一次性全额交保费的也不超过4%。
赴港投保的优劣对比
根据现有资料,记者通过调查已经赴港投保人士的情况,以及和内地主要保险公司实际运行的现状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不同的人士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相对优势:
1.保费更便宜:同样保额的重疾险总保费比内地低20%~30%。
2.保障范围广:香港重疾险保障的疾病多达60多种,内地多为40多种。
3.理财回报率相对更高:香港保险预定利率能达到6%以上,内地保险预定利率为2.5%,
4.理赔程序简单:投保人快递理赔申请书,连同疾病诊断书等资料给投保公司,保险公司即会做出赔偿,理赔过程投保人不用亲赴香港。
5.免除责任少:香港保险公司通常承诺,发生地震、暴乱等情况也照常赔付,内地保险公司则对不可抗力损失免赔。
相对劣势:
1.必须亲赴香港签单。不能在内地进行。在内地购买的香港保险属于“地下保单”,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同时赴港投保行为,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2.香港保险公司高度市场化,理论上存在倒闭的风险。客户投资存在因公司破产倒闭而血本无归的风险。
3.汇率风险,由于实行美元或者港币计价,存在汇率涨跌风险。
4.诉讼风险,一旦产生理赔纠纷,必须亲自到港参与诉讼,律师费、时间成本以及其他开支相对来说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