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大国,不仅肝炎患者多,肝癌患者亦较多。在肝硬化患者做影像检查时,会常常看到肝脏“结节”这个词,并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肝脏结节到底是什么呢,和肝癌有何关系?且听有关专家的说法。
名医小传
吴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癌治疗中心主任,微创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及腹腔镜下各种手术治疗,以及肝硬化结节、肝癌的微创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肝脏结节分为两类
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样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和肝脏结构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
肝硬化结节分为两类:再生性病变,非典型增生。与肝硬化关系密切的肝细胞结节包括:再生结节、非典型(异型)增生灶、非典型(异型)增生结节、肝细胞癌。
良性结节也需关注
我们如何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呢,这就需要患者定期检查。其实,不必恐惧,良性结节我们只要定期盯住它,一旦变坏了就可及时消灭。影像学联合甲胎蛋白检查是常用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肝脏发现结节如<1cm,超声、ct或核磁共振任一影像学每3-4个月复查一次。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使用且无放射性损伤,是肝脏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如甲胎蛋白正常稳定18个月后,应继续每6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结节增大至1-2cm,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核磁共振中的两种影像为典型改变,就可以诊断为肝细胞癌。
一种影像典型或都不典型,可以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也可继续观察。如结节>2cm,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核磁共振中的一种影像为典型改变,或甲胎蛋白>200ng/mL就可以诊断为肝细胞癌。
患者对肝硬化结节要重视,不必恐惧,大部分结节均为良性,一旦变成恶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也比较好。
如何防治肝脏结节
如何预防和减少肝脏结节的产生?
首先肝炎患者要及时地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纤维化及肝脏硬化的发生,这就有效地减少肝脏结节的发生;第二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戒烟不熬夜,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是疾病防治的良好因素。
一旦肝脏结节发生了变化,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患者也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早期治疗效果非常良好。现在肝癌治疗手段很多,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微创消融治疗,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预后,但是诊疗一定要到专业正规的医院及科室,以免错过最佳的诊疗时机。
肝硬化结节复杂多变,部分结节即使病理组织学亦难以准确判断。对部分典型结节,常规影像学手段可做出较正确判断,但大部分结节的表现相互重叠,部分结节的复杂组织无法在影像学上准确区分。
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各种功能成像技术的开展及深入研究,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等,都可能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同时微创消融治疗也给肝硬化结节的早期癌前病变及早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哪些人群需要警惕
专家指出,一旦查出肝脏结节,并且具有以下情况者,需保持高度警惕——
1.有乙肝、丙肝、戊肝病史,或者是病毒携带者。2.长期饮酒者。3.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肝癌。
这些病人需每半年进行肝脏B超检查,查肝功能,抽血查AFP(定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