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将收购美国打车软件Uber在中国业务。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后,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
两大平台合并,对打车的用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业内人士分析称,滴滴Uber一旦合并,必然会造成垄断,到时候就是店大欺客的时候来临了。事实上,类似的合并案多此发现,优酷和土豆合并、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所以Uber和滴滴合并并不令人惊讶,但速度之快令人稍感意外。
滴滴Uber涨价意味着网约车行业通过疯狂补贴争抢市场行为的终结,显然两家平台终于忍受不了难以见底的补贴“黑洞”,尤其是Uber急于摆脱亏损的中国业务加快上市,二者最终互相妥协了。
公开资据数据显示,滴滴Uber等网约车一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今年年初,Uber官方透露在中国2015年一年亏损10亿美元;滴滴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但有媒体估算其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
正是靠着疯狂地补贴,滴滴抢下了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如果与Uber合并,两者在中国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90%。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疯狂补贴原本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前监管部门却视而不见。此次网约车新政的出台,有宣告了私家车加盟的C2C模式的末日。在资本与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滴滴Uber无奈合并。不过网约车行业又将笼罩在垄断的阴影之中。虽然合并还未构成实质垄断,但在缺乏有效竞争的背景下,垄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垄断的背景下,滴滴Uber合并后涨价几乎是必然的。因为近日出台的网约车新政给出了一个有力的借口。研究一下新政就能发现,新政规定网约车和出租车必须实现差异化竞争,但网约车不享受燃油补贴,未来许可证也不再收费,此外新政还规定网约车定价不得低于成本,这其实已经堵死了网约车低价运营的可能。
据央视报道,从上个月开始,滴滴Uber等网络约车平台,在国内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地开始涨价,涨幅达到20-30%。而上述业内人士判断,“如果实行与出租车的差异化经营,未来网约车价格将高出出租车20%,甚至50%,再涨个30%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了涨价,大量的低端私家车也将被滴滴和Uber抛弃,两家平台下超过7成的低端私家车将不得不退出网约车市场。当然,在资本的重压下,滴滴Uber恐怕已经顾不上再考虑乘客和司机的感受了,尽快实现盈利,至少是让外界看到盈利的可能,是滴滴Uber迫切实现的目的。毕竟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和近千亿的估值的压力,可靠的盈利模式才是未来上市套现的强有力保障。(周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