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e观察]提个醒儿!下大雨寄快递小心骗局

2016-07-25 08:4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综合报道 下大雨寄快递小心骗局、团伙冒充香港人街头诈骗、苹果手机变"砖头",快查查这个功能你开了吗千龙网经济频道小编提醒您,上周发生了这些需要注意的事儿:

下大雨寄快递小心骗局

近日北方大雨,有市民网购商品,货还没到就接到电话称“包裹被雨泡了”,需要买家提供信息,以便赔偿。没想到,这竟是个“趁雨打劫”的骗局。

下午,她接到一个电话,“他说自己是快递公司的,告诉我包裹因大雨损坏没法配送,要给我双倍的赔款”。因王女士两天前确实网购过,而且对方当时准确说出了她的电话姓名以及所购物品,于是她当时放松了戒备。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了一个名为“订单客服”的QQ账号。

之后对方通过QQ给王女士发来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一个淘宝登录页面,需要选择银行卡,支付宝手机号等信息。他们说只能用银行卡,还叫我把支付宝里的钱转一些到银行卡里,以保证卡是正常可以入账的”。王女士说,当时银行卡就在身上,觉得很安全,于是就按对方的要求操作了。

这一切都进行完后王女士发现对方提供的收货地址并不是自己的,她再三追问,却没收到回音。“我那时候才开始产生怀疑,立马查了银行卡余额,发现里面的500元钱已经不见了,只剩了点儿零头。”

"我换号了,敬请惠存"!你中招了没?

“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朋友名义通知换号,再要你“帮忙”。近日,广东、福建等地都有市民反映遭遇新型“换号骗术”,被骗子假冒自己,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行骗被假冒者的朋友和亲戚。

警方提醒,这仍然属于冒充熟人的电信诈骗,但是手法进行了“升级”,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市民群众的手机通讯录资料,冒充事主向其手机里的联系人进行诈骗。

1、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漏,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的电脑及网络上通过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以及亲友的真实信息;小心使用手机名片标注功能,以防手机丢失时重要联系人信息被骗子盗用。

2、遇到自称变更手机号码的情况,应该直接拨打手机中存储的电话,或通过联系通讯录好友和其亲友进行甄别确认。

3、对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进行涉及资金的操作,务必保持警惕。如有必要,请与警方联系。

施小墨登门为被骗老人免费诊治

7月22日下午两点半,名医施小墨先生带着徒弟,赶到朝阳区马泉营村魏老爷子的家中,为他免费义诊,而这比约定时间早了半个小时。

此前,媒体报道了《打着施小墨的旗号推销治癌药》一事,患有癌症晚期的魏老爷子被人忽悠着购买了两万多元的保健药,老人说这些药品的包装上印着名医施小墨的名字,他深信不疑,所以才一掷千金。可是,当记者向施小墨先生求证时,他表示,这是别人打着他的旗号进行的虚假宣传。在听说魏老爷子的遭遇后,施先生决定登门义诊。义诊过程中,面对对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的老两口,施先生多次苦苦相劝:购买保健品一定要谨慎!

“私拆包裹”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日前,北京的小周给洛阳的王先生寄了一个hottoys超人玩偶和一张限量版海报,将包裹交给中通快递员。当晚,小周竟在朋友圈发现中通快递一名客服“晒”出被拆封的玩偶。两天后,小周的朋友收到包裹后发现,珍贵的限量版海报不见了。记者7月19日联系上朝阳中通快递,对方表示本来就没海报,但却不愿提供监控视频。对于客服人员拍照发朋友圈的做法,对方则称“他太小不懂事儿”。

行业的规模越大,普遍性程度越高,其失范所带来的消费者权益的损耗也必然越大。就此而言,对于像“私拆包裹”这样看似的小问题,确实不应该再继续忽视。要知道,相较于快递公司,包裹的转运和后续处理,消费者都处于信息高度非对称的状态,快递公司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理所当然。

团伙冒充香港人街头诈骗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警方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的工作成果。2016上半年,北京市警方共破获各类侵财犯罪案件1.8万起,抓获各类侵财犯罪嫌疑人7264名。其中,共抓获爬楼钻窗、技术开锁、溜门、撬门等各类入室盗窃犯罪嫌疑人969名,破获案件3146起。通过有力打击,全市入室盗窃案件环比下降20%以上,有效遏制了夏季入室盗窃案件的高发势头。据警方通报,夏季是多发性侵财案件的高发季节,其中以入室盗窃、街头抢夺、抢劫、涉车盗窃为主要高发案件。值得注意的是,盗窃汽车案件连续十年下降。

除了盗窃和街头“两抢”案件,一个冒充香港人的诈骗团伙也进入警方视野。今年3月份以来,本市先后发生多起冒充香港人的诈骗案,犯罪分子在地铁沿线或繁华地段,通过主动向年轻女性搭讪,谎称自己是香港、新加坡籍华人,取得事主信任后,以需要帮助为名骗取事主钱财。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