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广州的一些机构和部门联系之前,张立新已经在家乡山东进行过尝试,他连跑了四个城市,但是却在注册问题上碰了壁,因为“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医院”。
为了弄个明白,他甚至试图通过打官司来讨个说法。已经60多岁的张立新一心要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他的微信名叫“学习马云永不放弃”。
他说,自己发明的治疗室,可以在1到2个小时内治愈任何感冒;他说,自己的治疗方法,成功解决了感冒无法快速痊愈的世界性难题;他说,自己是要拿诺贝尔奖的。
据张立新介绍,他设计了多种治疗室,譬如浴室、儿童乐园治疗室、可以玩棋牌的娱乐治疗室、办公式治疗室、网吧治疗室等等,人们可以一边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边把感冒给治了。
在其说起来,治疗感冒成了一桩轻松的事情。
偶然机会研究治感冒
据张立新称,他与感冒之间的瓜葛要从1989年12月说起。那一年,张立新从一名军人变成了普通老百姓。
转业之后,他并没有闲着,自己发明了一个小电热垫子,还参加了中国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
没有想到的是,一名购买了电热垫子的用户向他反馈,称使用了之后,感冒症状减轻了。
从那时起,张立新就开始留心起热疗与感冒之间的关系。他将那个坐垫般大小的垫子放大成了被子那么大,自己亲身尝试后发现,在不吃药不打针不输液的情况下,仅仅一个小时,自己刚刚发病的感冒居然好了。
其后,他又搞出了多项发明,都是与热疗有关,譬如热磁疗被褥、热磁疗睡袋、热磁疗床等等。
一边搞发明,一边治感冒。从1990年到2000年,他试用各种器具进行热疗治感冒。
回老家非法临床试验
2007年,回山东老家探亲的他,决定进行一次非法行医式的实验。因为,他也知道热疗法究竟是否有效需要临床试验。
张立新回到老家后,将已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稍稍整修了一下,设计了一个土暖气——用烧木柴的方式给房子供暖。这样,就打造出了自己的热疗治疗室。
接下来,就是到处寻找那些得了感冒的乡亲,把他们拉到治疗室里。
日记里,张立新记下了这些治疗案例。
“宝海三嫂来了,说感冒了,要治疗,真是开业大吉。……宝海三嫂不但没好,病更重了,昨天是37.3摄氏度,今天变成了37.8摄氏度。她不想再用我的新法治疗了,让孙女去叫村医来输液,我厚着脸皮把她叫来,再进行第二次治疗。”
由于土暖气不够给力,室温达不到张立新想要的37摄氏度到39摄氏度,最高温度也只去到29摄氏度。室温不够,张立新决定再用老办法——床上铺上电热片。
根据张立新的记录,温度足够之后,治病效果好很多,不少接受治疗的乡亲,走出治疗室的时候,感冒症状都没了。
这次非法行医在村医的斥责和当地卫生部门的干预下终止了。
但是对于张立新而言,却是收获颇丰,他更加坚定了热疗法可以快速治愈感冒的信心。
“最小的病人6个月,最大的病人86岁。基本上都在我这给治好了。”张立新说。
自创“物理解表法”
对于张立新来说,是先有实践,再去钻研理论。
从山东老家回到大连,他开始泡在图书馆里,试图弄清楚热疗治感冒的医学原理。
从古今中外的各种关于感冒的书籍中,张立新发现,很多著作都曾经提到过热疗法,也就是民间所流传的发汗。在中医学中,将发汗疗法称之为“解表法”,通过发汗达到解除表邪目的。
顺理成章地,张立新就在“解表法”前加了“物理”两个字,成为了自己热疗法的名称。
张立新甚至给自己的感冒治疗室申请了专利,如今已经通过了初审。
张立新告诉记者,他的治疗室,其实质就是给病患保证一个“三恒”状态——恒温恒氧恒湿,其中温度控制在35-38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60%,氧气含量达到30%。
根据张立新的推算,每年全国有40亿人次得感冒,依照每人50元一次的治疗费计算,这就是1200亿元的巨大商机。
工商注册屡屡碰壁
面对巨大的市场,张立新萌生了念头,要建立全世界首家感冒和亚健康专科医院。
只是,在注册环节上,他就没有通过。
卫生部门答复他说,国家的专科医院标准中没有感冒专科医院,所以不能审批。工商部门答复他,国家工商注册的栏目中没有感冒专科医院一项,不能注册。
一心坚持的张立新,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近日,他希望能够在广州开设这样一家医院,因为在给广州市商务委员会的网站留言后,广州商务委的工作人员与他联系,并且告诉他,如果他能够完成工商注册,广州商务委将会在招商引资上给予他帮助。
这一回馈,无疑给了张立新一种鼓励。
羊城晚报记者联系了广州商务委的工作人员赵小姐,她回应称确实与张立新进行了联系,也大致听了张立新对于治疗室原理的介绍,但是对于这套治疗室的真正疗效,她表示并不太了解,她是基于引进新的商业项目的考虑与张立新进行联系的。
为研究新疗法,张立新户外挨冻要患感冒 图由受访者提供
“一到两个小时,不打针不输液,就可以治好任何感冒。”来自大连的张立新,声称自己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感冒治疗室,可以让病患在轻松的环境下,很快治愈感冒。可是,就是这个“独一无二”,却在注册上碰壁。最近,这位自费从事研究的民间奇士又与广州的一些部门进行了联系,希望能够将这一感冒专科医院落户广州。
这个治疗室是否真的这么神奇?羊城晚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了解到,这个治疗室虽然已经有了数十例的治疗案例,但在临床、疗效等方面依然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并且仅有的治疗案例也是张立新“非法行医”而进行的,并没有相关的佐证以及详尽的科学记录,真实疗效存疑。
那么对于来自民间人士的这种自发研究,是否真有实用价值,或者只是一个经不起推敲和实证考验的案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宗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
■医生说法
治疗真实效果 需要数据支持
对于张立新的感冒治疗室,广东省中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云表示,对于这样的装置,究竟如何不好评价,但是感冒症状、类型复杂,光靠一种治疗方法就来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专科主任医师林琳教授同样提出了质疑。她指出,通过让病患发汗使得感冒症状消失,并不代表感冒的痊愈,而且这种治疗方法的真实效果一定要通过临床实验来加以验证,需要有科学的实验数据去支持。
■记者追问
民科研究成果 究竟有没价值
张立新的遭遇牵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民间人士的研究成果究竟有没有实用价值?
对于中国的“民间科学家”群体以及他们的研究项目,许多主流科学家并不认可。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曾经公开表示,“民间科学家”并不值得鼓励,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去取得重大科学成就,两百年前可以,现在已经基本不可能。
曾经研究、并撰文分析中国的“民间科学家”现象的学者田松认为,“民间科学家”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群人不能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所以,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
对于外界的评价和质疑,张立新并不否认自己是一名“民间科学家”。他依然自信,称不管给他戴什么帽子,他都坚信“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话。
“能让老百姓一至二小时治好感冒,主流科学家们做到了么?”他反问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