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总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处置不当等问题应加强防范(2)

2016-07-15 11:0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3月19日13:20许,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洋皮业有限公司滤液池底部的污泥泵发生故障,污滤操作员陈万贤进入滤液池排查故障时,中毒晕倒。当班组长覃石连发现后,下池救援并大声呼救。废水操作员刘爱民听到呼救后与其他员工赶赴现场,刘爱民让员工用绳子绑住自己,进入池中救人。救援员工听到刘爱民呼叫,上拉时绳子脱离,导致刘爱民掉入池中。15:00许,消防等救援人员将覃石连、陈万贤、刘爱民3人救出,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均于当天18:00前死亡。

2016年4月4日上午11:30左右,山东省曲阜市八宝山氧化钙厂工人刘双沿进入石灰输送通道进行窑底清理,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气体造成中毒窒息,其他人员盲目施救,导致4名工人相继发生中毒窒息, 2人当场死亡, 2人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2016年6月12日上午9时30分左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利鑫石化有限公司1名工人在沥青空罐内取劳动工具时发生中毒,另外3人也先后前去罐内寻找,并相继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示,有限空间多为封闭或半封闭自然通风不良的作业环境,极易产生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或其他危险源,进而导致人员伤亡。有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应该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原则,确认通风良好、检测达标的情况下可开展作业,并应该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呈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月至10月为事故易发期,春夏两季尤为突出,所以在此时间段内的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一定要更加注意,必须严格按照《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等规定执行。

近年来,90%以上的有限空间较大事故都存在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人数扩大的问题。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各有关地方、单位要切实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扎实开展安全培训,切实做到有限空间风险辨识,确保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方法,杜绝盲目施救。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