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裁定名称与商标属于唐德
6月2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诉前保全裁定,责令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世纪丽亮(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节目制作宣传等活动中停止使用“中国好声音”的名称与商标。23日,唐德影视向灿星文化等公司索赔5.1亿元。
7月4日,北京知产法院复议结果公布:维持原保全裁定,责令灿星停止使用“中国好声音”节目名称,该汉字最终归属仍等待法院裁决。
版权之争背后的大佬:浙江卫视壁上观
灿星和唐德打得激烈,他们背后的大佬也纷纷牵扯出来。唐德有talpa力挺,灿星属于CMC,而CMC又与原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关系匪浅。灿星这边有大明星那英、平安、吴莫愁、李代沬,唐德也集聚了赵薇、范冰冰、张丰毅、霍建起等明星股东。
此时,浙江卫视的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本应和灿星立场更接近的浙江卫视却选择了壁上观,这也多多少少造成了灿星的不利局面。
首先,舆论战中“掉链子”。一方面,灿星在各种新闻通稿中,都会主动提到浙江卫视。但是,浙江卫视少有出头,之前法庭辩论阶段,浙江卫视都只是提交了书面声明,并没有提供更进一步的细节合同,而是由灿星主导此次诉讼。其次,在“维持原有诉前保全”的判决出现后,面对不利于灿星的裁决结果,灿星方面的态度仍然强硬,浙江卫视发表的声明却选择遵守裁决。使得已经处下风的灿星更添被动。
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是这么说的,“法律的东西交给法律。我们能承诺的是,这个节目一定会是2016年这个夏天最好看、最好听的节目。”意思很明显:你们怎么玩儿我不管,只要最后节目在我的平台播出就行了。
版权之争背后:综艺节目呼唤“创客精神”
作为海外引进的电视娱乐项目,《中国好声音》并不让人感到陌生。细细数来,近年来走红的《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节目,没有哪一档不是舶来品。于是,出现了种种焦虑:中国人是不是真的没有原创能力,以至于在电视节目上“怎么玩儿”都要靠“外来的和尚”?
要知道,中国电视产业起步本来就晚,引进和模仿,未尝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然而,仅靠引进和模仿,无法成就原创大国。但治愈原创焦虑症,还有一个过程,这需要观众及整个社会对中国电视行业抱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本文综合自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