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加速回暖,房企在做什么?

2016-07-08 11:45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市场加速回暖,房企在做什么?

自今年初以来,国家不断释放房地产利好政策。在此影响下,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均快速增长,呈量价齐升的态势。各大房企更是厉兵秣马,不仅在土地市场厮杀争夺,整体业绩更是全线飘红。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过半就有五家房企销售金额破千亿,而在去年只有万科一家过千亿红线。多数房企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千亿房企或再次扩容,大中型房企的行业地位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市场环境一片叫好的背景下,房企们除了业绩的压力外,还面临着转型的考验。在今年,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有不少企业展现出了全新的一面。

房企业绩靓丽

随着红成一片的上半年过去,房企们的半年业绩数据也颇为靓丽。记者发现,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品牌房企均完成了年度目标的近7成,在今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年度目标要完成并不困难。

7月3日,万科公布6月份銷售及近期新增项目情况简报,宣称2016年6月份实现銷售面积326.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人民币424.0亿元,环比分别增长22.02%和16.55%。截至6月30日,万科2016年1月至6月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409.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人民币1900.8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全年3000亿元目标的63.36%。

继万科之后,7月4日恒大集团发布2016年6月份未经审核的营运数据,2016年6月份的合约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313.4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为419.3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7474元。2016年6月份的合约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均刷新集团单月销售纪录,较2015年同期分別增长26.7%、46.5%,较2016年5月份分別增长44.3%、82.6%。

同在7月4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公布消息,上半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额达1250.7亿元人民币,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1564万平方米,稳居国内前三名,同比增长129%。同时,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销售楼款现金回笼超过1051.0亿元,鉴于当前发展势头,碧桂园将年度国内合同销售目标从1680亿元提至2200亿元,上调幅度高达31%。

走多元化的路子

在6月有两件事情最引人关注。而这两件事情都涉及房企“更名”。在一个月内,恒大、雅居乐两大品牌房企都宣布更名。6月16日,恒大地产发布公告,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完成了企业的多元化转变。

按照恒大方面的解释,此次更名是因为公司的业务近年来已变得更为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外,还积极拓展了金融、互联网、医疗、文化及旅游等产业。尽管物业发展仍然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但董事会认为建议变更公司名称,将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多元化业务战略及企业形象。

有观察人士对此认为,新名称“中国恒大集团”最直观的含义是,恒大已完成从传统意义上的地产企业向多元化产业集团的转变。新名称不再单纯突出“地产”,反映其将在多个产业积极发力。券商机构分析则认为,更名不仅进一步明晰了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定位,给品牌注入更深层次的内涵,也有助于增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辨识度,利于市值空间的打开。可以看到的是,尽管恒大近年来已开展多元化业务,并已成为综合性企业集团,但原上市名称只突出地产单一行业领域属性,令投资者对恒大的认知有所局限,并未让恒大的真实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而雅居乐也由“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对于更名的理由,雅居乐在本次公告中指出,随着公司进一步发展及扩大业务范围,更名可反映未来策略。此外,新名称亦可重塑公司的企业形象及身份。该行为将不会影响股东任何权利或本公司日常业务营运及其财务状况。近两年相当多的房企开始从传统的住宅开发商转型为城市运营商,企业从传统拿地开发的发展逻辑向以金融投资为核心的综合性运营转型。如万科、万达等国内房地产巨头已经率先踏出了这一步。早前又不愿具名的本地开发商负责人向记者指出,雅居乐从“地产公司”更名“集团公司”,当中体现出了雅居乐希望借品牌影响力,进一步谋划更为多元化的发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譬如,去年雅居乐在中期业绩报告中曾表示,目前雅居乐每年物业管理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未来会考虑往分拆的方面发展。

大搞跨境电商

除了传统的零售巨头、电商巨头纷纷在线上搭建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以外,一向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在积极布局规划,意图分食跨境电商的“大蛋糕”。

3月31日,绿地控股集团宣布启动跨境电商业务,并与上海市青浦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青浦出口加工区投建绿地青浦跨境贸易基地。“进军跨境电商业务,是今年绿地‘大消费’板块计划中的重要布子。绿地希望成为上海企业跨境贸易领域的先行者。”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

跨境电商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领域。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跨境电商却逆势上扬,目前中国主要跨境电商平均年增长率在40%左右,其中跨境零售增长率达40%-50%,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要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

目前国内跨境电商热闹非凡的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类企业构成一台大戏,包括以洋码头、蜜芽宝贝、蜜淘等为代表的获得巨额融资的创业型平台,国内老牌互联网及电商平台拓展的跨境业务如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和网易考拉海购,具有物流优势的顺丰也顺势推出海淘业务。

绿地、万科等国内领军房企也已将触角延伸到这一领域。在绿地此次正式宣布进军跨境电商之前,其实已在全国部分省市地区推出了跨境商品直购体验店。而其老对手万科也不甘示弱,于2015年8月发布了跨境电商全球战略,并同时公布了首个跨境电商总部基地落户万科黄埔仓项目。

■主要房企上半年业绩一览

万科:半年销售1900亿

7月3日,万科公布6月份銷售及近期新增项目情况简报,宣称2016年6月份实现銷售面积326.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人民币424.0亿元,环比分别增长22.02%和16.55%。截至6月30日,万科2016年1月至6月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409.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人民币1900.8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全年3000亿元目标的63.36%。

公告显示,在6月期内,万科在厦门、杭州、苏州、南昌、烟台、长春、大连、沈阳、太原、郑州、西安和贵阳等12个城市增加了15个商住项目,此外还在成都和合肥新增了2个物流项目,总地价超100亿元。

恒大集团:1380亿元销售位居第二

恒大集团是集地产、金融、互联网、文化旅游、健康及农牧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总资产7570.4亿,员工8万多人。2015年销售额2013.4亿,缴纳税费超200亿。在2016年上半年,恒大的销售表现依旧最突出,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16年1月-6月上半年的时间内,恒大集团在中国典型房企销售金额TOP200排名中稳居第二。由于周转速度快、执行力强,恒大的推盘节奏最灵活,在市场高热时能保证充分的可售货量。再加上“无理由退房”、“全国楼盘8折”等营销活动推动,恒大在热点城市表现抢眼,如武汉项目开盘销售21.6亿元、天津项目14.6亿元等;在三四线城市如阜阳等亦获得了15.6亿元的单日销售业绩。

碧桂园:劲销1251亿 国内目标提至2200亿

7月4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公布,上半年,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250.7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1564万平方米。同时,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销售楼款现金回笼超过1051.0亿元。碧桂园乘胜追击,将年度国内合同销售目标上调至2200亿元。

上半年,碧桂园的业绩稳居国内前三甲,其在广东的销售额约347.6亿元。据亿翰智库数据,碧桂园仅凭广东单省的业绩也可以排到全国第13名。而碧桂园最热销的国内项目要数深圳周边的十里银滩,单盘半年销售约58.7亿元。

万达集团:收入1199.3亿

截至2016年6月30日,万达集团资产7368亿元,较2015年底增加12.1%(成本法数据)。

2016年上半年万达集团收入1199.3亿元(万达百货为王健林个人公司收入未计入万达集团),完成年计划的47.7%;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11%,同比增长10.6%。其中集团海外收入176.9亿元,占集团收入的14.8%,完成海外收入半年计划的101.7%,同比增长78.6%。

万达商业上半年整体合同收入643.6亿元,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06.6%;其中房地产合同收入506.2亿,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08.3%,同比减少17.3%。租赁收入84.8亿元,租金收缴率100%;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01.2%,同比增长27%;万达广场上半年总客流量11.08亿人次,同比增长18.5%。

到2016年6月30日,万达集团累计开业持有物业面积2929万平方米,其中万达商业累计开业持有物业面积283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

绿地集团:销售额达1140亿元

绿地在今年开年就先声夺人,持续聚焦一二线重点城市,已在上海、北京、武汉等重点城市拿下多宗土地。前五个月,绿地以835.0亿元的成绩屈居第四位。此前绿地公布2016年度目标,计划合同销售收入达3200亿元,经营收入2400亿元,利润总额120亿元。如此算来,前五个月绿地的销售业绩仅完成了今年计划任务的26%。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显示,截至6月30日,绿地1-6月销售额达1140亿元,销售面积915万平方米,在《2016上半年品牌房企销售业绩排行榜》上排名第四。

奥园:实现全年销售目标的63%

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16年首6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05.3亿元,同比增长约73%,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63%。合同销售面积约12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57%;平均售价每平方米人民币8184元。

2016年6月录得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9.7亿元,同比增长约63%,创单月销售历史新高;合同销售面积约3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32%。

■房企大事记

1.万科重组事件

2016年3月12日万科与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万科将在重组中购买深圳地铁集团下属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初步预计交易对价介于400亿-600亿人民币之间。6月17日,万科董事会审议通过对深铁集团的《发行股份暨关联交易预案》。本次交易如果实现,深圳地铁集团将持有万科20.65%的股权,而宝能系的股权将降至19.27%,而华润则降至 12.1%。这一事件引起了万科第一和第二大股东的不满。公司第二大股东华润出现戏剧化阵营反转,反对万科资产收购案。

随后,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宝能发声明,反对万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华润也随后发表回应,反对万科重组预案,同时称高度关注万科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问题。宝能与华润联手向万科董事会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彻底重组万科董事会的议案,罢免王石、郁亮在内的所有董事的职务。万科7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11票赞成票,全票通过“关于不同意钜盛华及前海人寿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

2.恒大更名“中国恒大集团”

6月16日,恒大地产(HK.3333)发布公告,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该决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恒大在5月17日公告中曾表示,公司的业务于近年来已变得更为多元化,现时业务包括地产、金融、互联网、文化旅游、健康、农牧等。尽管地产仍然为核心主业,但变更名称将可更好地反映公司多元化业务发展战略及公司身份。

资料显示,恒大各大产业发展迅速,恒大去年房地产销售已突破2000亿,今年前5月就达1104亿,稳居龙头地位。金融、互联网等其他产业亦发展迅速,已在各自行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恒大的多个新产业都能“独当一面”。除了地产主业发展势头迅猛外,恒大目前进入的金融、互联网等多元产?业,也均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且产业间协同性强,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3.雅居乐更名“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在5月底发出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将公司名称由“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本次改名涉及到中文以及英文标书上的改变。

对于更名的理由,雅居乐在本次公告中指出,随着公司进一步发展及扩大业务范围,更名可反映未来策略。此外,新名称亦可重塑公司的企业形象及身份。该行为将不会影响股东任何权利或本公司日常业务营运及其财务状况。

目前,雅居乐旗下的业务主要包括事物业发展、物业管理、酒店营运及物业投资。在中山市场,雅居乐除了涉及传统住宅、社区商业地产开发外,学校、酒店、物业服务也是其投资范围。其中,近两年雅居乐还与中山一些本地物业服务公司开展合作,包括了物业服务输出以及业务指导。

4.远洋更名重组甩开中散集团

远洋官网于6月8日宣布“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同时,近一年的重组接近尾声,亏损多年的全资子公司中散集团终于从中国远洋剥离出去,但中国远洋仍需支付近18亿元的过渡期亏损,占该标的出售价格的26.54%。中国远洋6月18日公告称,公司将承担中散集团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重组过渡期间的17.96亿元亏损。此前,中散集团100%的股权以67.68亿元估值被中国远洋转让给中远集团。

5.万达商业香港退市万达物业出售

5月30日,万达商业(03699.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万达集团(联合要约人)将全面回购已发行的万达商业H股,总代价约344.55亿港元。待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后,万达商业将申请撤回H股于港交所的上市地位。万达商业股票5月30日午后复牌走低,收盘跌2.45%,报收48.80港元。

6月,在万达“去地产化”战略转型之下,王健林选择将非核心的万达物业管理业务剥离出去,引来了万科、绿城、花样年、中民等争相竞购。从多个信源获悉,万达最终选择了花样年集团,目前只差一纸公告。

6.中交系地产重组失败

5月20日,中房地产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以12.16元/股发行5.29亿股,作价64.34亿元收购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交地产100%股权,以及中房集团持有的中住兆嘉20%股权、中房苏州30%股权、中房天津49%股权、重庆嘉润30%股权、重庆嘉汇30%股权。重组方案落地23天后,6月13日,中房地产公告称,因中交地产债权人反对中交地产提出的《关于不要求公司提前清偿债务及提供额外担保的议案》,上市公司决定重组终止。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次重组搁浅的后果是6月14日中房地产复牌跌停,未来资产还有继续减值的风险。

7.佳兆业债务重组

境内债务重组方面,截至6月27日,佳兆业总金额为465亿元的境内债务已经办理完相关手续,完成重组。其中,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向佳兆业提供了约166亿元供重组之用。同时,中信等机构也表示,将继续向佳兆业提供融资,支持佳兆业业务发展。经重组后,相关之法院/仲裁/强制执行程序已获或将获撤销。

今年3月份,佳兆业集团正式对外启动招聘计划,包括文体、商业、城市更新等多个分公司业务恢复。6月28日,佳兆业对外透露境内外债务重组完成。而在此之前,佳兆业在上海又签约了新旧改项目,推进广州旧改项目,就连曾经一度被称为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的龙岗数个旧改项目,已有部分解封进入正常销售状态。前5个月,佳兆业合同销售额达到109亿,这也意味着这家曾经的全国16强房企,正缓慢向其曾经的辉煌进发。

8.中海并购中信强强联手

2016年,并购仍在继续,国企火力依然很猛。上半年,“中海”这号称中国最会赚钱的房企再度发力,推进并购另一家国企中信旗下的地产业务。根据最新披露的交易细节,这份并购计划涉及资产估值高达310亿,中信公司及中信泰富旗下绝大部分住宅地产企业将被纳入中海旗下。而中信方面则收下中海价值61.49亿元的物业资产,主要涉及商业物业。这场交易,可谓有来有往。曾经的利润王到如今的并购王,中海地产正在成为国资房地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产巨无霸的诞生也必将加剧房企第一梯队的竞争。

9.保利与中航地产正在筹划业务整合

7月6日晚间,保利地产与中航地产双双发布公告称,母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在筹划关于所属地产相关业务资产的重组整合方案,双方股票自7月7日起停牌。

保利地产称,因保利集团正在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探讨收购其房地产开发业务,该事项可能涉及须提交本公司股东大会审议的重大资产收购事项。

中航地产表示,目前该方案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该事项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尚未能确定,公司将通过股东单位尽快确定。

保利地产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235.08亿元,同比增长1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45亿元,同比增长1.18%。

中航地产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收55.19亿元,仅完成年度目标的82%,同比下降达11.36%;实现利润总额6.06亿元,净利润4.01亿 同比下降18.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亿元,同比下降达18.53%。本版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蒋劲劲 许蕾 李广军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