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某P2P理财产品“高回报”“零风险”,那么注意了,你若听信并购买这些“理财产品”,则可能面临本金“有去无回”的风险。前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2016年打击非法集资主题宣传活动举行,市民通过小品的表演等形式,感受非法集资的常见特征及危害。
据介绍,非法集资一般无合法主题,且集资活动没有经过批准,市民可通过全国联网的信息系统查询从业机构的营业资格来加以鉴别。“非法集资犯罪手法从过去的农林矿业开发、房地产销售、加盟经营等形式升级包装为P2P投资理财、公益金融互助等形式”。在活动现场,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的相关负责人称,非法集资作案手法日渐隐蔽,市民要辨识身边的非法集资,才能有助于捂住“钱袋子”。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理财产品用打折、高回报、零风险等夸大业绩表述的词汇来进行集资,实际上正规文本会有风险提示书且不会出现‘最强’等与事实不符合的词汇”。现场相关负责人提醒,如果遇到非法集资,要终止汇款,避免财产进一步损失,同时第一时间报警,并收集证据,配合公安部门追踪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