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一个投资10亿元的大项目来了辽宁,就是为了生产镁合金材料,这是目前全世界最推崇的绿色金属材料。
这个大项目落地营口,与一个几近倾家荡产的人有关,这个人叫周鹤龄。
镁合金为啥受瞩目?有两个反问——航天器自重减少1公斤,能多带多少东西上太空?导弹自重减少1公斤,意味着别人打不到的地方你能打到,是不是不得了?
周鹤龄为啥被看好?举一个例子——为一套设备舍得1.28亿元的老周,在简易工棚里办公。再举一个例子——老周那儿能生产出宽幅镁合金薄板,这是一种站在世界前沿的标志。
我们关注——
老周为什么要倾家荡产搞镁合金板材?
当地政府为什么全力以赴支持他?
央企为什么如此爽快地决定合作?
词条
镁合金
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质量轻,高强度,高刚性,散热好,消震性好,载荷能力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工业部门,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金属结构材料”。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它是实用金属中最轻的金属。
引子
6月初,营口市经贸代表团随省政府赴上海招商时重点推进了一个大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投资10亿元与营口的一家民企合作研发生产异型镁合金板材。
营口市经信委主任翁永财介绍这个合作项目时,记者明显看到了他的三个表情,尊敬、着急、欣慰。
尊敬——“我们这个企业的技术没问题,市场也没问题,前景非常好。这位民营企业家在产品研发上已经投入了两个亿,其中包括自己的几千万资产,他已经倾家荡产了,但仍不放弃。”
着急——“我们在土地、贷款、购买设备方面都支持过他,但项目需要继续投入,才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结束半停产状态。政府很着急,但我们的那点支持,对企业的帮助确实有限。”
欣慰——“我们市里的主要领导专门去上海推介,寻求合作。目前,企业正在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不单纯是救产品救企业,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这位让人尊敬的企业家叫周鹤龄——投进全部家当,执著研发13年,守着上亿元的设备却在工棚里办公的老周。
这家让政府着急的企业叫营口银河镁铝合金有限公司——专注于镁合金制品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
让人感到欣慰的合作方是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一家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己在工棚办公却把那么多钱花在设备上,这是干事的人
干事的老周拥有材料行业两项国际领先
“来了之后,我们吓了一跳。老周在工棚里办公,但走进生产车间时,看到的是那个价值1.28亿元甚至一眼都看不到头的庞大设备,我们当时就决定与他合作。舍得把那么多钱花在设备上,自己连个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这是干事的人。”
说这话的是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正卫星”)的总经理杨定宇。说这段话的时候,他刚刚看过营口银河镁铝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镁铝”)的生产车间和老周的办公室。
采访从利正卫星与银河镁铝的相识开始,“去年,我们在全国搜索新材料的供应商,结果有人向我们推荐了老周,说营口有这样一家企业,有一个很有故事的老周。”杨定宇笑着告诉记者。
这个有故事的老周,就是62岁的周鹤龄,银河镁铝董事长。他从铝合金加工干起,到2003年时已经攒下了3000万元的家当。这时候,他认准了高性能镁合金薄板,立足营口丰富的镁资源,搞起了金属镁的深加工。金属镁活泼性强,加工过程不好控制,况且周鹤龄将目光直接对准了世界领先的技术。研发的过程有多艰辛,周鹤龄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镁合金板材热轧时,仅最佳温度一个指标,他就足足试验了6年。
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周鹤龄的全部家当也都投进去了。为了推动企业发展,营口市政府给企业批了40公顷地建厂房,还以政府担保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了轧机设备。1.28亿元的定制设备,周鹤龄只需首付20%,其余80%等企业投入生产后再分期支付。在这种强力支持下,银河镁铝在2011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块幅宽1.5米、厚度7毫米的变形镁合金热轧板材正式下线——填补了我国镁行业板材加工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宽幅镁合金板材加工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徐晋湘当时这样感慨:“中国材料行业有几个能在国际上领先的?银河镁铝就手握两项。”
银河镁铝手握的两项世界领先技术,一是在装备上建成了低频半连续铸造高净化镁合金板坯、棒坯生产线,二是在生产上实现了镁合金板成卷轧制,突破了宽幅镁板低成本生产的关键技术。
咱们为啥只能卖镁砂,因为没技术,做不出来镁合金板
执著的老周想让手中的技术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
“我国是镁资源大国,也是金属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我们牺牲了资源、能源、环境,终于实现了低级工业品的出口,为世界镁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还遭到反倾销调查。我们供应世界一半以上的原镁及合金,生产企业却利润微薄,濒临倒闭。产品初级、技术落后、低质竞争、市场在外,这都是我们面临的真实境况。”
老周在公司网站的企业介绍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可是,老周为什么认准了镁合金材料,甚至不惜投进全部家当,倾家荡产也要搞。
记者了解到,镁合金环保又轻量,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绿色金属材料,在车辆、电子、印刷业以及航天、航空工业中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镁合金不易变形,变形加工的技术含量相当高,生产技术一直垄断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在强调镁合金这种新材料的战略地位和意义时,杨定宇连续用了两个反问:“航天器自重减少1公斤,能多带多少东西上太空?导弹自重减少1公斤,意味着别人打不到的地方你能打到,是不是不得了?”
老周说,他认准镁合金的动力出自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就是想让我国大量的原镁转变成高技术含量的镁合金制品成为可能,就是想让我们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
当年,帮助老周填补国内空白的是那套1.28亿元的定制设备,后来让老周陷入困境的也与它有关。
因为是首台套定制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企业很快就陷入改造设备、调试设备的无休止循环中,始终无法形成正常的生产能力。1.7亿元的贷款需要支付利息,设备改造需要投入,让技术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更是需要大量资金。
一家有好产品的企业陷入僵而不死的发展困境,当地政府没有放手,而是以招商的方式不断帮助企业联系合作伙伴,期待用市场的方式解决持续投入问题,引导企业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就这样,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的银河镁铝在几经挑选后迎来了合作伙伴,就是前面提到的利正卫星。
这项合作被业内广泛看好——银河镁铝有技术,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镁合金板坯和卷板。利正卫星有资金,有视野,有原材料开发和变形加工能力。
新的镁合金薄板冲压生产线进来了,银河镁铝全面开工
一群有梦想的人要再造一个辽宁工业的行业龙头
杨定宇和同事到营口之前已经对企业有所了解,并确定银河镁铝的产品就是他们急需的新材料。然而,一进厂区,他们还是有些惊愕,并为之感慨。
上周,记者在厂区采访的时候看到,银河镁铝的办公区就是厂门边上的3间简易工棚,周鹤龄的办公室甚至被误认为是门卫室。
当然,利正卫星的团队也被眼前的一切打动了,车间里就有他们想要的“宝贝”,而且那是一个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生产车间,只要改造一下就可以持续生产他们想要的新材料。
记者在银河镁铝看到,这里不仅拥有材料行业两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还有一群有梦想的创业者。
杨定宇说:“老周是一个可爱的人,他在为自己做事,也在为国家做事。”在银河镁铝,杨定宇还看到了很多可爱的人,“虽然当时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但是职工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热情,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群有追求有梦想的人。”
银河镁铝副总经理程森就是他们中很有代表性的人。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程森在京城工作两年后赴德国留学。4年前,学成回乡,他进入银河镁铝,从月薪3000元干起,其间还经历过连续几个月开不出工资。问他当时为什么要选择这里,程森说:“在德国留学时,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留学期间,我曾到银河镁铝看过,与德国的同类产品比,这里更有优势。我当时没考虑钱的因素,前景比钱更重要。”
现在的老周更忙,银河镁铝也没了往日的冷清。今年春节过后,利正卫星一个15人的团队进驻公司,与他们一起进驻的还有一条镁合金薄板冲压生产线。
“已经开始生产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外壳和一些客户急需的产品。”程森说,公司原有的那条1.28亿元的生产线,在两次技术改造后逐渐恢复生产,而且很快就能形成生产能力。
记者了解到,双方的合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未来营口市将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推进这个项目,共建产业园区。
这个项目在未来会做成什么样子呢?
杨定宇说,我们几次接触后已经产生一个伟大的梦想,要在营口再造一个辽宁工业的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