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线新签合同额391.1亿美元 掘金“一带一路”民企如何分羹

2016-06-17 08:20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整个对外投资领域中,“一带一路”战略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合同额高达391.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8%,稳坐半壁江山。

虽然成绩喜人,但从“走出去”的企业性质看来,央企仍然占据着当仁不让的主体地位。国资委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旗下的110多家央企中的80多家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而在传统的基建、能源等领域,央企更是早早就开展了海外布局。国资委去年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显示,仅在水力发电领域,央企在周边国家建成和在建的水电项目就高达17个。而作为央企“走出去”的王牌产品,铁路装备更是早已实现六大洲全覆盖。

此外,央企还承担着大量“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和战略支点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工作。比如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缅、中泰、中老铁路等等。由此可见,央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央企在海外频频夺得大单,这不禁会让人担忧国内的民营企业能否在“一带一路”的大浪淘沙中也分得一杯羹。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央企在“一带一路”中确实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总体而言,央企与民企在海外市场中并非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二者都有各自侧重的发展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与中国进行项目对接时,往往希望通过政府来牵线搭桥,在这种经济外交的前提下,当地一些需要雄厚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项目自然更倾向由中国的央企来接手。”白明解释称。

而业内普遍观点都认为,民企可以对两国政府间的重大项目提供很好的补位选择。在央企拿下政府间重大项目后,该项目的相配套设施及产业链实际上就是民企参与“一带一路”的绝佳切入点。

白明还认为,由于大部分民企都没有强力的后援保障,因此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不应考虑大包大揽,而是要紧盯一些中小型项目。民企特别要突出自身已有的竞争优势,专盯一种或几种门类和专业,在业内打响品牌,做出影响力。“三一重工、华为等就属于深入钻研某一领域,最终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知名度的民企。”白明说。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