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创三个半月最大跌幅 后市博弈空间变小

2016-06-14 09:25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沪指创三个半月最大跌幅 后市博弈空间变小

6月13日,星期一。端午小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出现大挫,沪指报跌幅3.21%,创三个半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创业板暴跌6%,次新股领跌。

市场信心受挫

端午小长假期间,利空较多,早盘,沪深主要股指均大幅跳空低开,沪指、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开盘跌幅都在1%以上。上午,券商股板块一度试图撑市,沪指跌幅曾收盘在0.6%左右。临近中午收盘,两市第一高价股中科创达突然跳水,带动指数下挫,下午开盘后,指数继续跳水。锂电板块和券商板块在2点左右曾力图“救”指数,未果。尾盘,券商股的大跌,使得指数加速下挫。到收盘,市场几乎没有什么热点。

沪深两市交易的个股中,到收盘,112只上涨,2447只下跌;其中,16只非ST股涨停,5%以上涨幅的有28只;接近300余只非ST股跌停,5%以上跌幅的有1399只。

板块方面,到收盘,仅黄金板块上涨,其余板块均下挫,其中互联网、软件股、电子支付、次新股等表现最差。

消息面上,端午假期间全球股市动荡,外围普遍下跌;国际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美元指数大涨,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加剧;次新股作为近期市场上最具赚钱效应、最能带动人气的板块,代表着市场上最活跃的资金,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出现集体回调,对市场情绪有负面冲击;此外,有报道指出6月上旬出现上市公司大股东疯狂减持,市场信心进一步受挫。

价值回归过程一波三折

国泰君安认为,目前来看投资者预期修复已接近完成,可博弈的窗口期正在收敛,而对于“实体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当下市场的反应仍不充分。4月以来,注册制、战兴板、中概回归、跨界并购等陆续被暂停,近期诸多信号显示监管仍在不断趋严,追逐梦想的同时未来需要多注重现实。信用收缩的负反馈有加速蔓延可能,这对信用违约和流动性的潜在冲击市场同样预期不充分。风险释放前,逢场作戏也需适可而止。

中金公司:A股整体上依然处于货币政策在过去两年大幅放松导致估值扩张后、增长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的“估值回归”过程,其中价值虚高的部分“回归”幅度将更大(高估值的中小市值个股)。只不过,“回归”的过程随着市场在过去一年以来的大幅下跌已经实现了大部分,未来这个“估值回归”的过程将更加舒缓、节奏也将更慢,过程将一波三折,而非直线。

交易人士认为,进入6月份以来,沪指却在2900点至2950点的狭小箱体内反复震荡。单纯从走势上分析,市场或在等待新的契机。而从基本面角度看,6月份是个消息敏感期。或许正是在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造成了A股今日大幅下跌的走势。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待局势明朗后再入场,或许较为理智。华西都市报记者 朱雷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