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昨天公布了《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今年将在全国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而北京也在这200个城市当中。社区居民可以与家庭医生签约,享受预约挂号、绿色通道转诊、延长慢性病单次配药量等服务。推行“家庭医生”意味着什么?普通家庭能享受到“家庭医生”的红利吗?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一一解答。
权威解读
家庭医生能做什么?
答:居民在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将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以下人员承担: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是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三是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同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未来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队伍。
如何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居民在签约后,将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三是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加大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四是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家庭医生看不了的病怎么办?
答: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等内容,家庭医生团队就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对于病情确需上转的患者,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将及时转诊,并且由于家庭医生团队具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可以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待患者在上级医院明确诊断、稳定病情后,可以下转回社区,由家庭医生团队继续负责患者的诊疗、康复、护理、随访等工作,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家庭医生签约如何收费?
答:无论从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付费还是服务的重点人群来看,家庭医生都是服务普通百姓的,而不是富人专享的。
在服务内容方面,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这些服务是面向大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不是面向高端人群的特需服务。
在付费方面,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何时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答: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本报记者代丽丽J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