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江苏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六部门与南京市人社局共同组织的“江苏省2016年高校毕业生公益专场招聘会”南京主会场活动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624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2000个岗位,供进场的2万名大学生挑选。尽管毕业离校“迫在眉睫”,但学生们的求职心态依然平稳。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采访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是“揣着offer逛招聘会”,希望能给自己找到更好的“下家”。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
揣着3个offer,还在找工作
英文“offer”是“录取通知书”的意思。职场上,对方单位发出一份“offer”,表示求职者应聘成功,将在该单位得到某个工作职位。“去年秋招的时候定下了河北的一家企业,我也去河北实习过。但还是想在江苏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王平(化名)是揣着3个offer来逛昨天招聘会的,他的目标是找到一份专业对口、薪酬又较为理想的职位。“之前的offer工资其实还行吧,7000多一个月,但我还是想找一个技术类的岗位,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将来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加舒心。”王平相中了某省字头集团旗下的一个生产技术岗,岗位需要进行化学水处理和检测。“假如用人单位问我为什么要‘骑驴找马’,我会如实说明白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相比王平的坦诚,盐城女生小朱则有些不安。小朱在四川读大学,但毕业后还是惦记着回江苏工作。“之前我一直在实习,但总觉得单位的环境不够理想,所以想找一个工作环境更好的单位。”但小朱表示,自己并不会将已经有offer的经历向招聘会现场的HR“和盘托出”,“现在应聘都讲究个忠诚度,万一他们认为我对上一家单位不够忠诚怎么办?还没正式入职就开始酝酿着找更好的‘下家’,我要是和新单位挑明了,他们肯定不会要我。”
应届生求职“骑驴找马”,用人单位表示理解
求职过程中的“骑驴找马”一度被用人单位视为“不够忠诚”,因此不少求职者都会选择隐瞒。但在昨天的招聘会上,记者将这一问题抛给多位企业招聘负责人时,他们却不约而同地表态“理解”。
“招聘和就业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所以我们肯定是理解应届生在求职时的这种行为的。”交通控股旗下一家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员史女士认为,招聘会“设摊”,不仅是用人单位在挑选求职者,求职者对于单位提供的岗位、待遇等条件也会做一个综合考量。“我们希望能够招到更加符合公司条件的求职人员,所以在面试时会和学生很坦诚地聊。”
624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2000个
记者了解到,昨天全省联动公益专场招聘会南京主会场,共有624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2000个岗位,进场人数近20000人,用人单位收到简历18000份,意向人数近8000人。本次招聘会是2016届高校毕业生离校前招聘活动的重头戏,南京主会场活动吸引了诸多省内外知名企业,其中各类上市公司、规模企业、集团公司即有80多家,各省辖市也都组织了当地优秀企业前来。江苏国信、苏豪控股、禄口机场、交通控股、江苏海企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知名企业纷纷前来招贤纳士。
据统计,活动提供的就业岗位涵盖近50个专业领域,需求较大的有工程技术、产品研发、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门类。活动现场还开辟了品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区,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指导、职业规划咨询等配套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