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海口白领邵云强(化名),以前出行基本上都是开车。一天走路最多的时候,就是从办公室到车库,“体型越来越差了,严重影响个人找对象。”今年年初,在同事的推荐下,他下载了某运动APP,开始了快步健身。
从最初的1500步到43458步,从朋友圈最初的第73名到第6名,邵云强已经忘了自己锻炼身体的初衷,“我一定要跑到朋友圈第一名!”
为此,邵云强加大了运动量,4月初开始了夜跑。第一晚硬撑着和同事跑了12公里,不料回家后下半身淤血疼痛,第二天居然起不了床,到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看急诊,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医生分析是剧烈运动过度所致,可能会出现急性肝肾衰竭。
在海南,像小邵这样的“健身族”不在少数。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创伤骨科罗伟国主治医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医院收治过多例因过量运动导致身体受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的病患。他提醒,适量运动可以让人们的身体保持健康,但过度的运动适得其反,有可能损害健康。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体质较好的,可以适当的多运动一点;体质较差的,可以适当减少。
那么,人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过度?罗伟国表示,运动的时候,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大量出汗、走路摇晃、胸闷气短等症状,就在提示身体已经处于运动过量的状态。运动后,如果觉得身体特别疲劳,精神差,睡眠差,容易失眠或早醒,也可能是在提醒人们运动超量,身体负荷不了了。
罗伟国建议,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根据运动项目负荷的大小及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要按照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在饮食方面,一般运动后应休息30分钟,大运动量后应休息45分钟,强度较大的运动应安排在进食后1-3小时内进行。在食谱的安排上,运动前的一餐应以易消化的高糖低脂饮食为主,运动后可适当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
此外,还应该选择多样化的运动,避免单一运动,不要局限于跑步这个运动项目。不同体质的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个人体质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