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络电子等多家公司遭减持
市场反弹激起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小高潮。6月1日晚间,冠昊生物、新宙邦、永贵电器、浙江金科、运达科技、大洋电机、顺络电子、巨星科技、迎驾贡酒等多家公司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其中不少是控股股东。比如,顺络电子第一大股东金倡投资减持2000万股。此次减持后,公司将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在6月1日晚发布股东减持公告的10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是创业板公司。永贵电器6月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卢素珍于5月31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897%,减持均价为26.30元/股;持股5%以上股东汪敏华于6月1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3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38%,减持均价为27.02元/股。
融资“急刹车”或加速风险暴露
在经历连续多年的快速扩容后,信用债融资似乎出现了“紧急刹车”的迹象。今年5月,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净融资额罕见出现负增长,当月净融资额为-96亿元,这也是近6年来首次出现。
“宽松融资支撑信用基本面的核心逻辑开始动摇。”业内人士称,过去两年,宽松的再融资环境对于企业整体现金流和流动性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发生,对信用利差低位构成持续有力的支持。然而,这一局面可能正迎来拐点,信用基本面压力正在逐步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层控委外、降杠杆的政策导向,以及持续发生的信用违约事件,令市场风险偏好快速降低,投资者购买债券热情明显下降,低信用资质发行人融资困难度也明显提升,信用风险或进一步加速暴露。更令人担心的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伴随着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持续推进,结构融资紧缩的预期也逐步在尾部区域自我实现,信用债到期滚动融资压力明显加大。因此,要警惕再融资收缩成为压垮信用债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对产能过剩行业和资质较差的个券应适当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