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5月中下旬,许多人都被朋友圈里的一条链接刷了屏。这条链接提示你,你的朋友在“分答”回答了一个问题,花1元可以偷偷听。
这个刷屏的新玩法,是由果壳网旗下的“在行”团队开发出来的。
在此前,“在行”是一个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付费,约见各行各业的大咖。分答在5月上线,是一个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设定自己接受提问的价格,任何人只要付费就可向其提问,被问者可用60秒内的语音作答。这条语音,可以被其他人付费偷听,偷听的收入由问者、答者平分。所以回答能赚钱,提问也可能赚钱。
知名企业家、明星、行业专家、微博大V等的入驻,也让这款产品充满话题性和关注度。
比如王健林之子、网络红人王思聪来说,截止昨日,他在分答上回答一个提问的价格由3000元升至4999元,累积回答的32个问题,为他带来了超过21万元的收入。
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三节课”的发起人Luke和黄有璨指出,分答最有意思的产品机制,在于经由偷听获得的收入,将由问题的提问者与回答者共同平均分享。这一系列产品机制让分答这款产品看起来自驱动力十足——因为提问方可以赚钱,甚至“只要你提问到位,躺着都能赚钱”。
对于各个大V来说,分答无疑是一条知识变现的良好途径。例如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师张羽、前“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等,都在分答上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这也和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姬十三的说法不谋而合。
他说,从科学松鼠会到果壳到Mooc再到在行,他一直在走的,是一条“知识变现”之路。
说到底,知识技能分享也属于分享经济,只是分享的是知识、经验、智慧等。分答的出现,也给知识领域的分享经济带来启发。
姬十三就在“在行”发布时指出:“只有到共享经济盛行的今天,奇迹才能发生:利用社会化众包,完成行家对普通人的迷津指点。”
有分析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让知识分享不再拘泥于课堂,甚至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独家经验,这无疑是一次变革。
不过,“分答”的大热也伴随着杂音——例如在分答上,一个知名编剧、作家,在回答提问时,爆出自己与某男星的性爱体验引发争议。而给王思聪的提问里,许多人显然对他的隐私更感兴趣。
有分析指出,在分答这个产品生态中,用户对于八卦娱乐消费名人网红式信息的关注,要远大于对严肃性知识的关注。此外,“分答”的提问者共享分成机制,也促成了提问者会更愿意去问一听就“内含惊天猛料”的问题。于是,在过去几周的“分答”中,名人大V与各种粉丝、围观者们事实上是一同开启了一场围绕着各种爆料的狂欢,就像是网络版的“真心话大冒险”。“分答”如若不想在“昙花一现”后留下一地鸡毛,还面临着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