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回答”,你买账吗?

2016-06-14 19:54 青岛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花钱买“回答”,你买账吗?

花一笔钱,就能听王思聪、章子怡给你回答问题,这笔钱你舍不舍得出?

朋友圈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从入驻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开始,王思聪的回答费从一条3000元上涨到4999元,提问者仍乐此不疲,所提问题也五花八门,既有严肃的“投资标准”,也有励志类的“人生挑战”,当然还有“隐私八卦”……

近期风靡朋友圈的“分答”是一款付费问答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页面,设置别人向自己提问的价格(1-500元),分享到朋友圈,接受付费提问。

乍一看,很容易让笔者联想起此前微信公号的打赏模式,但细思并不尽然。首先,打赏是基于用户黏性的、对优质的内容鼓励与支持,这是用户自主的选择,且金额可自己选择。而分答的先付费模式,是一次“有风险”的投资,如果一次用户体验不好,则会影响后续付费模式的发展。相比打赏,更像是“一锤子买卖”。

所以,笔者对“分答”的前景并不乐观,它更像是一款现象级产品。分答在朋友圈的流行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偷听”。只有在自己分享完朋友圈后的一段时间内,才会有一些好友来到分答与自己交流。而一旦不分享朋友圈,便没有好友来分答。“偷听”使提问者也可以参与利润分成,但现实是,提问者和回答者最在乎答案被重复听的次数,恰恰是分答不得不面临的瓶颈,需要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较高使用频次支撑。而60秒的时间限制,也很难从答案中找寻有料的知识,因此所谓的“知识变现”一说也显得有些站不住脚。从现状来看,这种付费语音问答,更像是一种出于好奇心的“解闷”,只不过对象变成了名人与粉丝。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孙冰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