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关于“甜味剂到底会不会导致肥胖”的信息引发了关注。“甜味剂”是什么?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6年第5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甜味剂。
根据GB2760规定,甜味剂在允许使用的食品中通常规定了相应的最大使用量。这些规定都是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且与其他允许使用的国家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待批准甜味剂的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等)和代谢途径及动力学等研究报告会进行较长时间“苛刻”的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在制定ADI值时已充分考虑了人种、性别、年龄等各种因素。JECFA认为,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只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正确使用甜味剂,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然而,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来看,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产品,在总体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较高,其中也有涉及到甜味剂不合格的产品。其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不了解相关标准的规定,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也不排除个别厂家为节约生产成本,故意违法使用。
国家食药监总局认为,世界范围内无糖低糖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开发速度都较快,甜味剂部分替代糖的摄入已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世界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更多低热量或无热量食品的需求,开发应用更多的安全高倍新型甜味剂也是一个趋势。
专家建议,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对于嗜好甜食的消费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建议在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可选择通过甜味剂替代部分或全部添加糖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