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近50%,也就是说,每两个老人就有一个患高血压。心内科专家指出,与年轻人的高血压相比,老年高血压由于收缩压高、血压波动大、多种疾病共存、药物不良反应多等特点,使得老年高血压控制更难。因此,专家提醒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且定期复查,调整药物,减少副作用,确保心、脑、肾安全。
老年高血压三大特点
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患上高血压后,合并症状多、药物副作用明显,再加上病人很难规范用药,导致血压难控制。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冯颖青指出,很多老年人不知道自己的高血压特点,从而忽视了规范的降压治疗。从临床看,老年高血压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纤维性硬化,导致大动脉弹性减退,这导致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种类型在老年高血压中占87%,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更明显地增加心血管的风险。
第二、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在一日之内血压波动很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后血压急剧升高,夜间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夜间脑缺血或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冯颖青说,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反应变慢,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有关。
第三、老年人对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更为敏感。冯颖青说,大多数降压药都是在肾脏代谢,有一些老年人的肾功能差,药物代谢所需时间长,容易引起中毒等副反应。
用药避免副作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明白自己的血压难控制,却一味坚持“三不”态度,即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这让很多高血压专科医生都头痛。
冯颖青说,对于老年患者,降压目标定在150/90 mmHg。要达到这个目标,超过80%的患者需要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有些病人看了一回医生,以后就去药房买药,一年365天都不再去看医生。在服用过程中却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服药后就开始犯困,实际上这就是大脑缺氧的表现。冯颖青说,仔细追究才得知,患者所有的降压药都在晚上服用(长效降压药服药6小时才起效),血压降得太低,导致中风的风险非常高。
实际上,老年高血压的血波动大,对同一种、同一剂量的降压药在不同时间内服用的反应不一致,尤其是晨后血压波动更大。因此老年高血压要经常监测血压,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调整用药时间和剂量。同时,在用药降压过程中,定期复查,把自己服药后的症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药物。冯颖青说,比如有的患者吃了降压药会出现便秘、咳嗽、脚肿等症状,这些都可以通过换药来解决,而不是一遇到副作用就拒绝吃药。
饮食调整,控盐可以减药
老年人降压不能完全依赖药物,非药物疗法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比如少吃盐、多运动、保证睡眠。
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肾脏皮质萎缩变薄,肾单位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最终造成排钠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水钠潴留。这也是为什么老年高血压一定要少吃盐的原因,排不了身体内的钠,血压就会升高。冯颖青强调,“毫不夸张地说,老年人多吃一颗盐,血压都会上升,因此,老年人在降压时,生活上更应该注重少吃盐,口味应该更加清淡才好。这样严格的控盐,甚至可以达到减少用药的效果。”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冯颖青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