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和1.6亿血脂异常患者,然而95%的人都对自己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60%的人缺乏定期检查和保养。
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很多人认为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殊不知,由于吃得好、运动少、压力大以及熬夜、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三四十岁的年龄,六七十岁的血管”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体从20岁开始,血液垃圾便逐渐开始沉积在血管中,久而久之,血管变得又脆又硬;一些脱落的斑块形成血栓,像不定时炸弹一样飘荡在血管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血管健康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所以,你还打算等老了再开始“护”血管吗?
血管病变像年久失修的水管 死亡率超癌症
据估算,我国每天因心脑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10秒就有1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显示,在中国,最致命的两种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这两种疾病都和血管病变有很大关系,用家里的自来水管来比喻血管最为生动贴切。自来水管用久了,管道内壁会结垢、生锈,同时水中的污物也会集聚到水管壁上,这样水管的内径就变细了,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管道受阻,无法供水。同理,人的血管也会出现“堵车”,胆固醇等集聚到血管壁上,刚开始,它可能只是让你的血管出现脂质条纹,但慢慢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便会形成粥样斑块。当斑块体积逐渐增大,就会导致血管狭窄,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会随时破裂或脱落,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
心脑血管病高发 坏胆固醇在作怪
除了血管老化会变硬变脆以外,血液中的胆固醇也会造成血管的阻塞狭窄。在我们拿到的血脂测定报告单上,通常会显示4项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上任何一个指标超过了正常值,都属于高血脂。
胆固醇还分成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作“好”胆固醇,因为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如果其浓度升高,就容易造成血液黏稠,易致动脉粥样硬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
清除血管垃圾 让血管畅通无阻
胆固醇从何而来?以前,很多人以为胆固醇是“吃出来”的,认为胆固醇主要来源于食物,所以为了健康,拼命在饮食中回避胆固醇,例如不吃红肉,吃鸡蛋的时候扔掉蛋黄。
其实,人体内的胆固醇绝大多数是“自产”的,胆固醇主要靠人体自身的合成,约占80%,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占20%左右,而且人体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由此可见,胆固醇并非都是吃出来的。但坏胆固醇通常存在于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中,因此对这些食物的摄入量仍要严格限制,不可以放开了“海吃海喝”。
另一方面,除了运动外,还要多摄入一些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菌藻类食物包括盐藻、蘑菇等。这类食物虽然很少担当菜肴的主角,但其营养价值却不可忽视。菌藻类食物热量低,但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蛋白质含量与瘦猪肉、牛肉相当,还富含植物多糖。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尤其维生素B2的含量比其他食物高出一筹。微量元素以铁、锌、硒和碘较丰富,尤其碘是海产植物特有的,非其他食物可比拟的。
菌藻类食物还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如所含的香菇多糖和银耳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肿瘤的作用。香菇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黑木耳能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凝度,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