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亿年前海带的祖先竟高过30厘米

2016-05-18 11:20 金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15.6亿年前海带的祖先竟高过30厘米

大多数人认为,在距今15.6亿年前的原古时期,地球上还只有一些微观生命,生命还没有进化成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宏体。

不过,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课题组在中国河北迁西县和宽城县境内的“高于庄组”,发现了个体长达30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它们是藻类和海带的远古祖先。

这一重大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生物出现的时间整整提前了近10亿年,该研究成果将发表在今天的《自然—通讯》上。

未曾发现的生命秘密

朱茂炎研究员介绍,距今15.6亿年前最早的宏体多细胞生物的化石发现在河北迁西县和宽城县境内,地处燕山山脉南麓。该地区大面积出土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沉积岩石地层,是全球揭示该时期地球演化奥秘的经典研究地区之一。

而这些化石的发现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些地质、古生物专家去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朱士兴研究员家做客,在朱士兴研究员采集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于庄组”化石中,有一些化石上有灰褐色的有机碳质膜,专业敏感让朱茂炎感觉这些远古化石中可能藏着未曾被发现的远古生命。

海带祖先超30厘米高

朱茂炎说,之前认为地球自40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一直到距今6亿年这30多亿年的时间里,生命演化非常缓慢,出现的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微型的简单的生物形式。

在距今18亿年至14亿年前,此前发现的最大化石就是卷曲藻,它的直径只有2毫米,而“高于庄组”这些化石以灰褐色的有机碳质膜形式保存在岩石中,有的长得像个舌头,有的是带状、楔形和长卵形,都很大,其中一种最大的舌形化石长达28.6厘米,宽度近8厘米;另一种带状化石长度可达30厘米以上,宽度可达4.5厘米;部分标本可见明显的底部固着器官。

经过研究,专家认为它们是多细胞藻类生物,可能是海藻和海带的远古祖先。

“枯燥的10亿年”被颠覆

之前,科学家认为距今18亿—8亿年前的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维持在近乎不变的“稳定”状态。因而,这个长达10亿年的地球时期被学术界称之为“枯燥的10亿年”。但是高于庄组化石群的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

高于庄组化石群的发现则表明,所谓的“枯燥的10亿年”期间的地球可能并不枯燥,当时的海洋生物出现了高可达30厘米、宽可达8厘米的、类型多样的多细胞藻类生物,据此可推测伴随生物这种演化水平的地球环境同样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朱茂炎说,过去我们认为当地地球上的含氧量只有现在的0.1%,不过现在看来,当时的地球含氧量要比预想中的多得多,不然生物体不会长到30厘米高这么大,当地地球氧气的含氧量起码是预想中的几十倍,能达到现在的4%左右。而地球远古期的生命可能也远比我们想象得丰富。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王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