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披着哮喘外衣的胃食管反流病

2016-05-11 10:1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当心披着哮喘外衣的胃食管反流病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据悉,梅葆玖有哮喘病史。关于哮喘,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吴继敏提醒——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几年前因咳嗽和呼吸困难等主要症状,在国内一直被误诊为哮喘,病情逐步恶化,先后5次入院抢救,下了“病危通知书”。后自己悟出致病元凶就是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外接受了手术治疗,治愈。本着拯救和他一样长期被误诊为哮喘的患者,汪忠镐院士于2006年在火箭军总医院创建了我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心。

据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吴继敏主任医师介绍,10年来,中心接诊的千余名患者中,除了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外,三分之二以上还伴有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这些患者长期被当成单纯的哮喘来治,结果越治越糟。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才十几岁,最大的80多岁。

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病是“孪生兄弟”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典型症状为反酸、反食、烧心、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由于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开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可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气管,甚至到达鼻腔、中耳等部位,从而出现咳嗽、咳痰、喉部发紧、喘息、吸入性肺炎、反流性咽喉炎、鼻炎、中耳炎等食管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西方人群中约20%至40%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至少有1500万以上的患者同时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约10%左右的患者实际上只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哮喘,这部分患者通过抗反流治疗后,其哮喘样症状可以消除。

长慢支,元凶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山东74岁的王大妈,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服用抗生素药物后,症状暂时缓解,可一受凉或进入冬季,病情逐渐加重。多次住院治疗,都被诊断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明显好转,咳嗽、咳痰越来越厉害,还出现了腹胀、反酸,晚间睡觉不能平卧,夜间经常被憋醒,差点搭上了性命。她来到火箭军总医院后,经过详细检查,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竟被明确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来经过综合治疗,咳嗽、咳痰症状立即消失,反酸、腹胀症状完全消除。

吴继敏主任说,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除有消化系统表现外,还可出现呼吸、心血管、口腔、耳鼻喉表现等。咳嗽、喘息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像王大妈这种现象约占40%,对于这种单独以食管外症状为突出表现者,临床医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经常造成误诊。因此,当咳嗽、喘息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反酸、腹胀等症状,就要高度警惕,首先到医院胃食管反流病门诊就诊。

喉咙像“跳绳”当心胃食管反流“捣乱”

天津45岁的王女士,多年感觉咽部不适:每次发病,咽喉发紧,总感觉有东西来回移动,那种难受就像“跳绳”。王女士的经历也是一波三折。起初症状不很重,以为多休息,慢慢就会好转,直到一次她和老公逛完街刚回到家,突然喉咙“跳绳”的感觉又出现了。老公立即将她送往医院,当时她已经出现喉部痉挛,呼吸困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急诊抢救才转危为安。

之后王女士辗转京津沪大医院,从耳鼻喉、扁桃体、肺部、心脏等多个部位进行了详细检查,均没找到病因。后来怀疑哮喘,用药暂有缓解,但病情仍反复发作。后来又排除了过敏性哮喘。她再次来到北京一家大医院住院治疗,一次会诊中,一位消化科医生说:“要不你做个胃镜看看?”没想到,胃镜发现她有较为严重的食管炎。这个检查结果打开了全新视角,医生提出症状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经推荐,王女士来到了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科,经过检查,果真被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实施折叠手术后,王女士的症状明显好转,喉咙“跳绳”的感觉从此消失。

专家说,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反流物刺激咽喉部黏膜可引起咽喉炎、出现声嘶、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就是王女士所说的喉咙“跳绳”。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一般治疗,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案。

王女士就只能选择手术治疗,腹腔镜下部分胃底折叠术是将食管两侧胃组织分别缝合固定于食管侧壁,形成180°至270°部分胃底折叠,给松弛的贲门口系上“领带”,防止胃内容物向上反流。

一吃东西就反酸烧心其实是胃食管反流病

北京59岁的陈阿姨在误诊中挣扎了45年。14岁时,同学发现她一天到晚总吃东西,仔细留意才发现每次进食都是从胃里反流到嘴里,嚼一遍再咽下去,大家都说她长了一个“牛胃”,慢慢出现了胃酸、烧心。有医生说是脾胃不和,有说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但经过药物治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经常反复发作。几十年过去,陈阿姨的身体越来越差,耳鸣、咽部异物感、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相继出现,有时憋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可呼吸科、心内科、耳鼻喉科、消化科大夫都没看出啥名堂。来到火箭军总医院后,被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后呼吸、饮食、听力、睡眠都正常了。

吴继敏主任说,陈阿姨存在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占了总患者的30%。因为食管动力紊乱,胃内容物经过逆蠕动先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然后又继续跑到喉咙,会引起咽部异物感,造成声音嘶哑及反复咳嗽,甚至一部分反流物会跑到气管中。气道黏膜经过胃内容物的折磨,因此呼吸困难、胸闷、气短。

四期预警信号催你到医院检查

如果有以下任何症状,就应该到医院胃食管反流病门诊进行检查。依据反流物到达的部位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四期。

1.胃食管期: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背痛、嗳气、吞咽困难等;

2.咽期: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癔球症、声音嘶哑等;

3.口鼻腔期:反流物到达鼻腔、中耳,引起流清鼻涕、鼻滴后流、打喷嚏、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4.喉气管期: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此期症状最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发生喉痉挛危及患者生命。

老年人重点提防胃食管反流病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大约有5%至7%的老年人每天都会出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烧心或反酸症状,这是因为食管肌群的萎缩导致食管运动功能低下,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降低,抗反流防御能力下降;或因食管蠕动异常而使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唾液分泌量减少,反流入食管内的胃酸得不到唾液的中和。还有一点,由于老年人上了年纪,尤其是60岁以上,心肺功能都随之下降,哮喘、咳嗽、呼吸困难比较多见。因对反流物清除能力差,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暴露在反流物中的时间长,老年人在进食后极易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

六大措施预防“反流病”

1.不要长期服用药物。如果长期服用抗生素、硝酸甘油等,对胃食管黏膜有一定损害,减低食管括约肌压力。

2.不要饮食过饱。因为饮食过饱引起胃内压力增加,胃气上递,可导致反流。

3.不要抽烟、饮酒。抽烟会引起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饮酒会使食管蠕动,导致食管清除酸性物质的能力下降。

4.不要过多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因为肥胖会使腹部压力增高,更容易把胃里的物体“挤”回到食管中,睡前2至3小时不要进食。

5.饭后不要立即躺下。睡觉时可把床头稍微垫高,使人躺下时身体稍微形成一个角度,防止胃内食物回流。

6.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在恐惧与焦虑的情况下胃酸分泌减少,而愤怒时增加,抑郁、绝望时胃酸分泌率降低,影响消化功能。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莫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