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河北医大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王嘉
王嘉介绍,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不同的国家中占的比例从1%~18%不等。哮喘以可变的症状如喘息、气短、胸部紧迫感和(或)咳嗽为特征,伴有可逆的气流受限。症状和气流受限都随时间和强度而改变。这些改变通常由锻炼、过敏原和刺激因素、天气改变、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所诱发。症状和气流受限可能自发缓解或者经药物治疗缓解,或者几个星期和几个月不发作。哮喘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常与接触花粉、霉菌、动物的皮毛,或吸入一些异味气体(比如汽车尾气、烟草气味等),剧烈运动,兴奋及强烈情绪,药物以及病毒感染、受凉感冒等有密切关系。可是在生活中不少患者对哮喘缺乏科学认识,存在诸多防治误区,需引起关注。
误区一:感觉喘息不严重时就不吃药
王嘉介绍说,哮喘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往往与过敏有关,而且这种过敏性炎症会持续存在。很多人不了解这种情况,往往在急性加重喘息明显时用药,症状缓解后即停药,这常导致短时内喘息症状再次加重,更严重后果是如果气道内的这种过敏性炎症持续存在,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会导致患者的气道狭窄加重,一旦狭窄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肺功能下降,喘息症状会越来越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经常被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是,有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副作用,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误区二: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患了哮喘
“不是所有的喘息都是支气管哮喘。”王嘉解释说,呼吸系统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喘息。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也会出现喘息,这种疾病往往与吸烟有关。肺癌也会引起喘息,是因为肿瘤压迫或阻塞气道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另外,我们比较熟悉冠心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心功能不全,也就是心衰,也可出现喘息、胸闷症状。所以当出现喘息时,患者一定不要自己随便判断及用药,应就诊专业医生,以免延误病情,导致疾病加重。
误区三:认为哮喘只要长期用药就可以了,没必要查肺功能
光用药,不检查,是许多慢性病患者易犯的错误。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这个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气道阻力是否增加,气道是否阻塞以及气道弥散功能等。对于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不需要查肺功能即可诊断,但是有一些患者发作并不典型,比如仅出现咳嗽,就是人们常说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还有些人仅表现为胸闷,就是常说的胸闷变异性哮喘,对于这些不典型哮喘,必须依靠肺功能检查。建议哮喘患者配备家庭简易肺功能检查装置即峰流速仪,峰流速会更早于喘息症状出现之前发生变化,这就提醒患者及时就医,避免急性发作损伤肺功能。
误区四: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解决,不用上医院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哮喘尚无法根治,但通过正规的治疗,通常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目前治疗哮喘主要长期用药就是糖皮质激素的吸入治疗,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气道的慢性炎症,达到临床症状的缓解。因为哮喘的治疗周期较长,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会由于一些因素导致症状加重,有些患者觉得自己对病情比较了解,且觉得就医麻烦,就自行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每次导致急性发作的原因不同,治疗措施选择是不同的,所以患者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