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科普”文章特别吓人,让人一看一激灵的,一般都是伪科普,需要夸夸其谈和虚张声势来弥补自己的底气不足。比如最近网上这篇“50年不吃鸡蛋”的帖子。
帖子说一位“红墙国医”老先生说,已经50年不吃鸡蛋,因为怕胆固醇,而喜欢吃鸡蛋的老伴早他几十年得了心血管病。
就这一句话,咱们分三步,换个角度理解理解。
50年不吃?你试试
首先,不确定这话是不是真是这位老先生说的,就算真是他说的,往帖子里这么一写,不知道作者和编辑有没有“非法添加”。
为什么有怀疑呢?因为“红墙国医”四个字,已经被玩坏了。本版以前也揭露过此类现象。网上搜“红墙国医”,出来的标题可谓五花八门。信息在从国医到老百姓的途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呼吁有关部门来管管。
其次,“50年不吃鸡蛋”这个事情,其实可操作性蛮差的,不说各种甜点里都有鸡蛋,什么蛋挞、布丁、面包、蛋糕、馒头,就算在很多中式菜品的制作中,用蛋液料理一下也是重要的步骤。
这些还都是你看不到的鸡蛋,直接用鸡蛋做的菜更是数不胜数。别说50年了,把鸡蛋屏蔽一个月,都是难事儿。
胆固醇为何物?是个哲学问题
其实说来说去,这类帖子还是在跟蛋黄里的胆固醇较劲。咱们就来说说胆固醇。
胆固醇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人体必需的,少了也不行,现在之所以备受冷落和白眼,是因为生活水平高了,不容易缺,容易超。
血液中的胆固醇,大部分是人体自己合成的,换句话说,大鱼大肉、高油、高盐、高糖才是蛋固醇的主要来源,你就是一个鸡蛋都不吃也没有用。这是其一。
其二,不要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胆固醇是蛋黄的“次要矛盾”,只盯着胆固醇,你就错过了“主要矛盾”,把好好的鸡蛋给“扯”了。
蛋黄是一个营养非常丰富的所在,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omega-3脂肪酸、卵磷脂、叶黄素、玉米黄素、甜菜碱,除了胆固醇多点,简直无可挑剔。说到这儿,请大家一起感叹一下造物主的神奇——蛋黄中的卵磷脂和甜菜碱恰恰可以抑制一部分胆固醇的作用,堪称完美!
这还不算完。鸡蛋的优势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便宜。肉菜水果涨价了,葱蒜都成贵族了,鸡蛋呢?用一个叫“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研究一下花费与营养价值的话,鸡蛋恐怕是性价比最高的。不说了,煮鸡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