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中心工程亮相京城

2016-05-09 09:48 首都建设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国学中心工程亮相京城

日前,国家级标志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北京奥运核心区又一个地标性建筑——中国国学中心工程亮相。

据北京城建集团中国国学中心项目总承包部人员介绍,中国国学中心是北京城建集团继完成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奥运村等奥运工程后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承建的又一高端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03531平方米,造价8.8亿元。工程建成后,该建筑既是向世界展示和交流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对国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工程从2013年11月30日土方开挖到2014年3月17日第一块底板浇筑,从2014年7月31日仅用百天提前完成了5.4万平方米的地下结构施工,2015年2月8日仅用七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14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实现了主体结构提前封顶的目标。

工程异形钢结构数量众多,圆筒形钢管、内弧型钢梁、变形钢柱等随处可见,用钢量更是达到1.3万吨,每平方米重约260公斤,几乎等于国家体育场建设的用钢量,最大构件足有12吨。针对钢构件多大等困难,项目部增加9台汽车吊、增加焊工以及开展劳动竞赛等措施,使工程施工速度不断加快,以最短的时间把一根根的钢构件准确安装到位,最多一天就吊运安装钢构件200多吨。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工程地下100余根劲性钢结构立柱(以工字钢作为骨架的混凝土立柱),每根劲性钢结构从地面到屋顶要先后被100多根钢筋穿过,总量一万多次的穿越。项目部使用BIM技术,用3D技术可以模拟施工中的细节,特别是各种结构和材料的位置坐标与真实的完全一致,工人们只需要按照3D图纸施工就可以准确让钢筋穿过钢结构。同时,为保证配合钢筋穿越后固定连接板和连接器的尺寸也有许多非通货,项目部专门找到一个厂家加工这批定制产品,提高安装时的准确性,在整个施工中未出现一次返工。

责任编辑:贾奕炜(QF0013)  作者:谢峰 刘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