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生来就自私自利、爱慕虚荣吗?他们还在意“铁饭碗”吗?谁是他们眼中的“人生赢家”……“五四”青年节前夕,复旦大学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同发布《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这项调查以随机抽样方式,从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包含“985”、“211”、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等)的中国大学中抽取了6351名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和访谈,较为立体地呈现了“90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心态。
不关注社会议题?No!
“90后”只关心自己,不关注社会?此次调查给出了否定回答。调查显示,“90后”对重大社会议题均有关注,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大学生比例达到61.9%。在具体态度上,他们对“打击腐败”这一议题的满意度最高,达75.7%;其次是“维护公共安全”(57.3%)、促进就业(53.6%)、改善创业环境(47.5%)等。
消费更重“虚荣”?No!
不少“90后”从小就享受着丰裕的物质条件,在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一些“90后”被贴上了“虚荣攀比”“金钱至上”的标签。而此次调查的结果却令人意外。首先,受访大学生仍以赞成传统储蓄型消费观念为主,72.1%的学生认可“如果有多余的钱我首先考虑的是存起来”,赞同透支消费的学生不足一成。其次,符号消费并非主流,多达77.5%的受访者更看重商品的实用性,而非追逐“名牌”。
最爱考公务员?No!
“90后”还在意“铁饭碗”吗?什么是他们眼里的“好工作”?调查显示,“90后”就业去向选择多元化。其中,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和事业单位最受青睐,分别占23.4%、21.1%、20.0%,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的比例有所减少,降至8.6%。成长于北上广深、其他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体制内职位的比例依次增大,分别为40.0%、42.4%、47.31%、50.74%、56.48%。
“90后”大学生还认为,工作中“自我获得感”非常重要。多达35.3%的受访者将未来发展空间视作最重要标准,20.5%的人选择了“能力提升”。令人意外的是,仅有约一成受访者将“收入”视作首要标准,被父辈们普遍看重的“稳定”“舒适”“人脉”等比例均在7%以下。
认为“诚信吃亏”?No!
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90后”对“诚信”抱积极态度。对于“诚信吃亏”的说法,分别有42.0%和28.6%的大学生选择“不赞同,诚信会带来好处”“很不赞同,讲诚信的人才能最终受益”,远高于选择“赞同,老实人受欺负”4.4%的比例。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