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机器人商场当导购(资料图片) 斗牛 摄
○中科大机器人“佳佳”(左)(资料图片) 虞俊杰 摄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了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并在研究院结合实物展示,详细了解了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情况,观看了合肥市在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对安徽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予以了肯定。
作为下一代智能创新的主角,合肥机器人产业已经入选“国家队”,大量机器人实现了“合肥造”,2020年合肥机器人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今天,本报记者为你揭秘合肥机器人的十八般武艺,看他们如何成为“合肥智慧”的最典型代表。
空中机器人
飞上200米高空 能防恐反恐
合肥造空中机器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可以“背”上5公斤重的“行李”,飞上200米的高空,能应用于防恐反恐,还能运用在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通讯中继、空中监测等领域。
“使用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无人机又称作空中机器人。”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勇说,赛为无人机拥有27项专利授权,几款无人机技术水平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甚至达到了国际水准。
赛鹰200T系留旋翼无人机正是这样一款具有国际水准的空中机器人,“可以实现200米升空高度,有效载荷5公斤。”周勇说,和德国同类型的无人机相比,赛鹰200T系留旋翼无人机的成本价格为300万元,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65%。
服务机器人
“佳佳”是机器人界的女神
“佳佳”早就是合肥的大明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的我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能眨眼能摇头,能摆手还能撒娇,长相甜美,个头高挑…… 当初一亮相,就刷屏了当天合肥人的朋友圈。
“佳佳”是可佳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系列,其研究重点在于人机交互中的“特有体验”。在传统的功能性体验之外,中科大首次提出并探索了机器人品格定义,以及机器人形象与其品格和功能的协调一致。
中科大可佳机器人团队联合国内合作伙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成功研制了“佳佳”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实验样机。“佳佳”机器人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佳佳”机器人已先后担任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和“谁是棋王”某场比赛的主持人,于4月21-23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2016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首次与大众见了面。
以此为开端,中科大可佳机器人团队对“佳佳”机器人展开系列化用户测试。
水上机器人
在水库巡逻 监测巢湖水质
有天上飞的机器人,也有水中游的机器人。
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研制出水上机器人,不仅可以守卫合肥人的大水缸,在大房郢水库上进行巡逻,还能时刻检测巢湖的水质安全。
来自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导航信息处理专业的欧元肖所在的团队给他们研发的水上机器人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梦之舟”,这个长约3米,重达40公斤的水上机器人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目前,它们不仅在大房郢水库的水面上巡逻,还肩负着监测巢湖水质的重任。据悉,第三代“梦之舟”稳定性更强,在抗风浪方面的表现也更好。
“去年年底,我们的第三代‘梦之舟’开始在大房郢水库的水面上巡逻,它配备了摄像头,能把画面实时传送回来。”欧元肖说,今年年初,“梦之舟”还肩负起监测巢湖水质的重任。在监测的水域,选择几个需要监测的点,它就能按照规定的路线、坐标、采样量,进行自动化作业,并将水质检测等数据实时传输、显示和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