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症”老人的日与夜

2016-05-01 11:21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阿症”老人的日与夜

老李一直被认为是能干、有福的人。虽然前半生都在农村挥洒汗水,但夫妻和睦,一双儿女不但有出息,还很孝顺。儿子考上名牌大学,扎根广州,还接连为他添了两个孙子。

但一种他从未听说过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剥夺了他晚年的幸福,整个家庭都被带入了泥潭。

一次次走失

白天,老李和老伴儿老肖会到家附近的上涌果树公园散步。老肖走在前面,老李在后面步步紧跟,一般两人只相隔五六米。老肖身材笔挺,一头银发,相形之下,老李瘦小多了。他们结婚44年,相伴44年,从未分开过。

几天前,在公园散步时,老李又丢了,这急坏了老肖。他们本来形影相随,这次有老乡陪着老李去上厕所,老肖才放心。没想到,老乡还没从洗手间里出来,老李就自己先溜走了。

老肖判断,老李肯定走出了公园,她沿着大路一侧找去,果不其然,远远的,她看到老李在路口徘徊的身影,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走失,属于“高概率、轻级别”的事故,因为当天就找回了,他们没有惊动警察和亲戚朋友。

但1个月前,老李也是在果树公园走失,家人找了三天两夜,才在救助站将他接回。走失的原因,仅仅是老肖和老李赌气,各走一边。没想到,一转眼老肖就找不着老李了。

其实,老李的黑色外套上缝着一行字:“如果您看到这位老人天黑了还没回家,请您联系我们:电话××××谢谢您!愿您好人一生平安!”可惜,当时老李把毛衣套在了外套上,这行字被遮住了。家人们还印发了彩色的寻人启事,四处散发;还在读二年级的孙子也发动了班上的同学一起找,同学的家长也在朋友圈转发消息。

老李走失的次数实在太多,多得没法细数,家人已经总结出了找他的经验,他们把寻人启事直接送到各派出所和救助站。果然,几天后,昌岗派出所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到救助站接人。

老李把救助站的玻璃打碎了。没有人知道,这三天两夜,他是怎么度过的。回了家,他什么也不说,或许是忘了,或许是不想说。儿媳颖霞注意到,这次回来后,他常爱翻家里的垃圾桶,她猜,老人家定是在外挨饿受冻了。

被“嫌弃”的老头

这次严重的走失后,家人们“哄”着老李去医院做了CT检查。他已有轻微的小脑萎缩,医生建议他再做核磁共振检查,老李不配合,只好作罢。

随后,老李开始频繁地制造“麻烦”。他喜欢扯纸巾,趁没人的时候,从阳台扔下去。有时,他还把用过的厕纸也丢到楼下。被邻居反复投诉后,家中的厕所不敢再放纸巾,纱窗也只好锁死。

老李走几步路,就会吐一次痰,老肖让他不要乱吐痰,他还会瘪着嘴不承认:“我哪有?”

有时候,老李会把饭吐到玻璃门上或者其他的缝隙里。他会把牛奶洒得满地都是,会把保温壶里的水倒到客厅里,倒完又去装水。现在的老李,不愿意洗澡,不肯刷牙洗脸,上厕所不会擦屁股。老李的“罪状”越来越多,简直“罄竹难书”。“真是的,谁都不愿意跟他挨着……”老肖抱怨。

不眠之夜

老肖一脸疲惫,她控诉老李:“不到三点就起床,一直闹到天亮。”

老李常常疑神疑鬼,他会突然半夜起来质问老肖,“你把我的帽子藏哪去了?”那顶深蓝色的鸭舌帽,老李必须随身带着,连睡觉也不能摘下来。“捍卫”了帽子,他又朝着熟睡的人大喊:“你们都走了,我也要走!”然后就要穿鞋出去,老肖把他摁倒,吼道:“睡觉!”

老李挣扎着又要起来,老肖就又得把他摁下去:“你再喊,我就叫警察把你抓走。”

“哪个敢抓我?让他抓!”老李“回敬”老肖。漫长的夜,就在这反复的争吵、号叫、拍打中,老肖和老李挣扎着挺到天亮。几乎每晚,她都不得安眠。这段时间,老肖痛苦极了:“我恨不得替他死了算了。”

去养老院?

有一回,老肖严肃地告诉老李:“你再这样,就把你送养老院去。”老李当即跳起来:“我不去!去养老院的,都是没有后人的。”

“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顾他。”儿子李平也舍不得把老人送走,他上大学,全是靠母亲养猪、父亲卖扁担攒下的钱。无论父亲变成什么模样,都还是生他养他的父亲。

半夜惊醒,颖霞有时会忍不住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三点半就开始折磨大家。”这么多年,为了照顾老李,丈夫从来没有单独跟颖霞吃过饭,甚至没有单独看过一场电影。尽管心里不痛快,颖霞还是勤快地把家务承包了,然后带着家公去看病、拿药,老李已经糊涂到在阳台大小便了。颖霞想让医院给家公做一个更彻底的检查。

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去养老院、疗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的极少。老李需要全天候的陪护,费用不菲,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即使想请一名保姆或护理人员到家照顾,也绝非易事,因为大部分家政人员宁愿去照顾小孩,也不愿意照顾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尤其是精神不稳定的老人。

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去年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5年报告》,2015年,全球约新增990万例老年痴呆患者,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例。

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继心脏病、中风和癌症后的“第四杀手”。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的早期表现,就像小偷悄悄“偷”走人的记忆和思考的能力,直至慢慢变得不认识一起共同生活的亲人。到发病后期,病人逐渐丧失判断、定位、言语、吞咽、行走等基本生活能力,不再能独立自理生活,直至完全依赖他人。

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患者和患者的家属仿佛在一步步靠近更恐怖的真相。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痴呆人数最多的国家,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课题。(摘自《广州日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有人名皆为化名。)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