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一类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人为疾病,也是可以预防、可以赔偿的疾病,属于工伤的范畴。多数职业病可防不可治,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职业病的关键。
尘肺病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占所有职业病的80%以上,也是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被称之为“不转移的肺癌”,容易受到尘肺病危害的行业有矿山开采、建筑材料生产、电、气焊接有色金属、一些机构制造业中铸造的流程中的配砂、造型,还有铸件的清砂、喷砂等。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专家提示:预防职业性尘肺病“四做到”要牢记:一是上岗前劳动者要做到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劳动者要做到作业时坚持佩戴防尘口罩和使用其他劳动保护用品;三是用工单位要做到及时为劳动者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四是用工单位要做到开展上岗前和定期的尘肺病防治知识培训。可常吃些猪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经胃酸的分解能产生一种可润肠解毒的物质,有利于体内尘毒的排出。
噪声聋
噪声聋也是位于职业病榜单的前三位,出现这类职业危害行业广泛,就我市而言,主要在化学肥料制造业、纺织业、饲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
专家提示: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将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避免交叉危害。工作中保证防噪声设施的正常运转,合理设置工作流程,缩短接触噪声时间,建立安全操作规程,适当延长工间休息时间。接触噪音的工人在膳食中注意补充维生素B1、B2、B6等,它们对于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改善听力、减轻噪音疲劳等大有益处。
慢性苯中毒
苯是一种带有芳香味的有机溶剂,应用行业广泛,苯的急性损害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症状,慢性则引起造血系统的损害,如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专家提示:预防急、慢性苯中毒,须“八做到”:劳动者应做到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遵守操作规程,作业时站上风侧;佩戴防毒面罩、工作服和手套;禁用香蕉水洗手;下班后及时更换衣物、洗澡,去除体表(皮肤、头发等)附着的有害颗粒,不要将工作服穿回家中。岗前、在岗、离岗时苯作业职业健康检查;企业要组织开展苯中毒防护知识培训;为涉苯岗位安装抽风排毒设施,积极创造安全生产环境。
接触苯的工人适宜吃些高蛋白、高糖、低脂肪及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高蛋白饮食可促使苯氧化,增强肝脏释毒功能;高糖饮食可促进苯的衍生物从体内排出;维生素C可缩短出血、凝血时间,防止白细胞降低;控制脂肪摄入量可减少苯在体内的积蓄和吸收。
急性硫化氢中毒
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一般发生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人体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后,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或者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产生“电击样”死亡。
专家提示:劳动者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前,须先强制性通风,进入密闭空间时须佩戴报警装置,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入罐(池)作业,要佩戴好供氧式呼吸器、系安全绳、专人监护;遇中毒紧急情况发生时,先做好防护方能参加救援。
企业应开展如现场心肺复苏术等应急技术培训;在危险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涉及硫化氢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中暑
职业性中暑轻者出现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则头痛剧烈、昏迷、甚至引起死亡。再者,高温作业时,人的注意力、肌肉收缩力、动作精准性和协调性、反应速度都会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专家提示:用人单位应在作业场所采取通风降温技术措施;为高温作业提供含盐清凉饮料;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实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有高温作业禁忌症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室外作业避开中午高温、强日晒时段,安排早晚工作,减轻劳动强度。
除了补充足量的水和盐分外,最好多吃一些含钾较丰富的食品,如青豆、黄豆、马铃薯、绿豆、菠菜、柿饼、香蕉等。高温环境中,人体维生素消耗加大,应多吃一些绿叶蔬菜、枣和柑橘等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