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 夏未至 先别贪凉

2016-04-21 10:10 呼和浩特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谷雨过 夏未至 先别贪凉

谷雨过后气温逐渐增高,雨水增多,空气中湿度增大,因此谷雨有“浇百谷的雨水”的意思。谷雨过后,自然界一切生物关闭冬眠状态,出现一派欣欣向荣、万物复生的景象,草绿花香、虫叫鸟鸣、莺歌燕舞,谷类瓜果、豆类农作物种植后可茁壮成长,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谷雨前后,我们应遵循自然节气变化,针对气候特点进行养生。

健脾养肝是

谷雨养生两大原则

谷雨时节,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因此这一节气的养生原则应为健脾、养肝。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冬天蓄积在体内的阳气会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但如果藏阳气过多,就会化成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出血以及头痛晕眩、目赤眼花等不适,甚至产生口气和长青春痘,上了“春火”。所以,谷雨时节要养肝、抑“春火”。

日常饮食方面,这个季节可以适当多吃些菠菜和芹菜。菠菜在各种蔬菜中最适宜养肝,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作用,春季肝火郁结或者出现食积食滞的人可以喝菠菜汤去肝火、助消化。芹菜也有一定的清热、平肝、健胃、利水、降血脂、降血压作用,还可以有效预防春困,让人体神清气爽。春季舒肝散热,芹菜也是首选食材。

谷雨时节雨水比较多,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损伤脾胃,引起脾湿,因此,谷雨养生的另一个重点是防湿邪、护脾胃。脾主运化,如果脾的功能不好,体内的水分代谢不出去,人往往体型虚胖。脾胃不和还会带来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等问题,人会感到倦怠。脾虚最好的食疗方是山药薏米芡实粥,将山药、薏米、芡实按1∶1∶1比例熬粥。这三种食物都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同时各有侧重——山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收敛的功效;薏米健脾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备收敛固脱的作用。此外,经常按摩足三里、三阴交也能强健脾胃。

生活起居要顺应节气

为夏天做好准备

谷雨过后,要做好入夏的准备,除了在饮食上多注意,在生活起居的其他方面也要顺应这一季节的阴阳变化,从衣食住行全方位关照健康,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衣 谷雨“春捂”不能过

春天天气慢慢热了,衣服也不用穿那么厚了,但春寒料峭,日夜温差大,减衣服还是不宜过快。但是到了谷雨,天会比较热了,再多穿衣服容易上火,因此,谷雨的“春捂”不能过,最好以15摄氏度为基点,超过这个温度还是要适当少穿,不然会出汗,反而更容易受风外感,建议早晚多加一件外套,随气温调节穿着。

食 多谷物食清淡忌冷饮

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小麦胚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春末夏初也是胃病的易发期。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即便气温升高也别“贪凉”吃冷饮,谷雨时节过早、过食冷饮只能弊大于利,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厌食等。

住 通风保暖两不误

谷雨的节气特点为雨水增多,比较潮湿,是风湿病、关节病比较容易发作的季节。此时北方已经停了暖气,晚上睡觉的时候反而觉得冷,需要盖厚实些的被子,而且屋内空气要保持清爽,阳光好的时候经常开窗通风,有风湿病、关节病的人群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关节部位。昼长夜短的变化也决定谷雨季睡眠时间要适当减少,多进行户外活动。

行 踏青运动保持好心情

踏青春游是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最好的户外活动方式。但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