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体验”竟成潮流 美国心理学家总结的14种死亡感受

2016-04-18 19:50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死亡体验”竟成潮流

死亡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一个一直无标准答案的疑问——没人能在死后告诉我们,死亡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我们还是可以体验死亡,虽然只是形式上的——入棺后,在黑暗与寂静中感受被亲友“告别”,独自面对“死亡”——这种被称为“死亡体验”的事如今竟成为一种潮流,据说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去年大热的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

4月初,上海一家4D死亡体验馆开业,仅一天时间内就迎来40名客人预约体验,据说周末场尤其火爆,还出现“满员”的情况。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经营者是一家从事“生命教育”的公益组织,这间“4D死亡体验馆”只是该组织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关键载体。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死亡体验成为潮流的原因,只是因为物质愿望达到基本满足后,在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并找到了一种具象化的思考方式——去死亡体验馆。

据中新社报道,上海这家“4D死亡体验馆”的创办人名叫莫里斯,他表示,馆内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给参与者提供一次“死亡预演”,而通过这场预演,希望能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体验馆内设有10个空间,每一轮最多可以容纳12人同时“赴死”,体验者们会先参与12轮心理游戏,以探讨、辩论、投票等方式最终决出一名淘汰者,淘汰者会穿过一道“无常之门”,并在“归零”中进入模拟焚化炉,直至“醒来”,这样才算完成一次死亡和降生的体验过程。

几天的营业之后,莫里斯透露,除了对流程设计的一些建议,大部分顾客对“死亡体验”都给出了正面反馈。很多参与者“死去”又“活过来”后都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

这种体验方式并非首创。早有专家对此作出过解释,“死亡体验”其实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式,它能对白领减压、情感修复、亲子关系等方面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沈阳晚报》曾报道过在辽宁沈阳一家心理治疗诊所开设的一堂“死亡体验”课的情况,7年前这家诊所在室内摆上了一副新棺材,体验者可以躺在里面感受“死亡”,通过模拟死亡的方式,经历死前感言、宣读墓志铭、婴儿新生、新生感言等环节,对来访者进行治疗。当时的报道称,这种减压方法吸引了不少人,开课三年内已有上千人来体验过,而且多是20-40岁左右的人,有一群大学生前来“体验死亡”后,纷纷感慨:“感受过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韩国人郑俊于2009年创办的一家“棺材学院”,也吸引了很多学生前往体验。据说由于韩国自杀死亡率相当高,患抑郁症情况严重,创始人才想到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心理治疗,认为这种体验有助于人们更珍惜生命,活得更好。任何人只要出25美元,就能到“棺材学院”中体验一回“死亡”,全程历时4小时。但实际上体验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写“遗嘱”和“墓志铭”,参加自己的“葬礼”,真正穿上寿衣躺进棺材,只有10分钟。但就算是这10分钟,也足以让体验者在爬出棺材时有“重获新生”的感觉,不少人甚至在棺材合上盖之前就已泣不成声,对自己的前半生感悟良多。

2012年4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上也曾报道过台湾仁德医护专科学校开设的死亡体验课程,学生会实际模拟写遗嘱、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历程,一名学生在入棺前读到自己的遗书时,忍不住落下眼泪。

原载于《婚姻与家庭》杂志上的一篇《体验死亡:一堂另类美式亲子课》文中,作者朵朵描述了2011年时,她带着8岁的儿子参加在美国纽约郊区一家殡仪馆举办的一场“死亡体验”的经历,她说:“我放开儿子的手,躺进棺材,‘最后’一眼看了看这个让我留恋的世界,然后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就在(牧师)杰克把棺盖合上的一刹那,(儿子)成成突然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妈妈!妈妈!不!你不要进去!妈妈!你快出来!你不能丢下我!’听到儿子的呼唤,我的心也为之一沉,如果我真的就这样离开这个世界,儿子该怎么办?父亲、老公该怎么办?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回想起母亲离世的场景,更让我深刻地警醒,人活着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它真的太宝贵了。”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这的确是一次很宝贵的体验。更或许,你也有了去体验馆体验一把的冲动吧?

实际上,在所有的死亡体验馆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一种“从容就死”。你可以带着旁观者的心态去参与模拟的遗体告别仪式,也可以投入地写下遗书、躺入棺材,再在黑暗中体味最后再看一眼这个世界的渴望,但你还是会知道,捱过那寂静、可怕的10分钟后,自己马上就可以重新拥抱阳光下的生活。

也就是说,这种体验只是从心理上进行一场预演,让你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活着”,而不是“死亡”。  □鹤 龄

链接

美国心理学家总结的14种死亡感受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了150个濒死体验者(即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后,从他们的陈述中,总结出14种关于死亡的另类感受。虽然每个人感觉可能都不会一样,但你或许想了解一下:

1、自己看着自己的躯壳。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感觉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2、仿佛灵魂不停出入自己肉体。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3、孤独无助,无法交流。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4、听到自己的死讯。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此时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5、从未体验过的舒服。“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6、听到奇怪的声音。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7、被拉入黑暗的空间。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8、你的话别人听不到。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9、感官从未如此灵敏。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10、周围有其他“人”陪伴。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最后的时刻出现亮光。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全程回顾。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被“界限”阻隔。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该阻碍物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Xman)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