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总院摘两项詹天佑大奖

2016-04-15 10:24 首都建设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市政总院摘两项詹天佑大奖

日前,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的长安街道路改造工程和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工程双双摘得第十三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由市政总院设计的长安街道路改造工程是北京市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长安街改造工程于2009年3月20日实施,于同年9月完工。改造工程西起南礼士路,东至四惠立交桥西,全长11.35公里,包括道路拓宽、道路大修、桥梁加固、道路排水、景观绿化、道路照明、交通工程等。

在设计过程中,市政总院贯彻建设与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全面细致的基础调查及检测工作,对沿线总体环境、路面总体状况、桥梁使用情况、其他公用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总结分析,指导设计施工;首次对控制路面结构设计的公交车车型、轴重、接地压强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交通荷载特性,采取分段、分方向、分车道的结构设计方案,突出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精细化;体现“环保、节约、生态”的设计理念,合理利用与改造现况人行道的基层结构,更换透水人行道面砖,增强使用舒适性。同时收集和吸储雨水,根据测算年雨水收集和吸储水量占降雨量的40%,人行道基层再利用率达90%;首次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远程数据传输控制等信息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

改造后的长安街,从复兴门至建国门,首次实现了道路规划,形成统一的双向十车道断面形式,路面平整宽阔,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人行步道防滑透水,舒适性提高;道路两侧绿化景观,提升了道路沿线的整体景观效果,体现了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形象。经道路及桥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现场检测,施工完成后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优良水平,达到国家优质工程标准。

同时,由市政总院设计的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是连接北京市中心城和亦庄新城的轨道交通线。2008年5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12月30日通车试运营,为北京市2010年开通5条新线之一。在规划线网中为L2线,与M5、M10、京津城际铁路及远期规划的M12、L5、S6线换乘。线路起点为丰台区宋家庄站,经朝阳、大兴、亦庄开发区、终点为通州区台湖亦庄火车站。线路全长23.3公里,两端为地下,中间为高架。设计旅行速度40km/h。初、近、远期最小行车间隔为4、2.5、2.5分钟,系统预留间隔2分钟能力。

在设计上,市政总院充分考虑亦庄线的特点,有效规避施工风险及对交通干扰,地下车站均采用明挖施工,基坑维护采用桩锚体系;区间采用盾构施工,高架区间以整孔运架为主的施工方法。节约施工临时用电及交通干扰。在高速铁路下修建车站、大跨度地下预应力结构、桥梁抗震设计方面提供成熟经验。并对高架桥、车站进行景观专项设计,做到桥型站型与环境协调统一。高架车站采用自然通风,绿色节能环保,从源头上减少轨道交通线对环境负面影响。考虑到换乘方便,宋家庄站三线换乘设计为一岛两侧式站台,上下车客流分开,考虑应急疏散桥面结合管线综合设置中置平台,桥面设计整洁。地下区间平台与高架桥同侧延伸到站台及联络通道。

此外,亦庄线是北京市政府采用国家“首台套”政策实施的第一条国产的CBTC信号系统的示范工程,其综合监控系统软件也实现了国产化。系统能力方面,国内首次经试验实现站前折返2分钟行车间隔。

亦庄线是典型的交通引导发展类型线路,实现了“十一五”建设规划中轨道交通辐射到北京市东南部要求,极大改善了亦庄开发区与中心城的联系,为开发区快速发展提了可靠交通保障。对促进北京总体规划的实现和对新城建设以及城市功能转移,都起到了意义深远的重要作用。自2010年12月30日开通以来,亦庄线目前已安全平稳载客试运营了17个月,日均客流达13万人,线路结构稳定,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

责任编辑:贾奕炜(QF0013)  作者:罗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