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美味,但胃肠道功能紊乱者、大病初愈者、过敏体质者及老人小孩都要少吃
清明过后,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季节,各种和笋有关的菜上了市民餐桌。昨天专家表示,本身有浅表性胃炎、胃糜烂等胃肠道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吃太多笋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吃笋很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就算是正常人群也不要贪吃笋,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以免粗纤维划破血管。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的傅建英医生告诉记者,春笋虽有滋阴、化痰等功效,但笋中有草酸和鞣酸,食用过量易出现胃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另外,春笋粗纤维含量高,大量食用后会刺激肠胃,损害胃黏膜;严重时会导致消化道血管受损伤,引发消化道出血。
“之前有个男病人,才20多岁,本身有胃溃疡病史,因为爱吃春笋,连着吃了几天,结果诱发了胃出血,到医院治疗后才得以康复。”傅建英说,关于吃笋还有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笋是粗纤维食物,可以助消化,通大便,其实不尽然。一般食物进入胃后,经过胃酸加工成糊状,从幽门排出。春笋的粗纤维含量高,不容易被加工成糊状,很难被消化排空。它们大量滞留在胃里,不仅不能通大便,还会不停地摩擦胃黏膜,使胃黏膜受到损害。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过量食用春笋后,会造成胃黏膜保护屏障作用减弱,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因此,消化道疾病患者应该少吃或者不吃春笋。
医生建议,大家做春笋前最好能在沸水里先焯一下,软化粗纤维,还可以去除春笋的涩味,并让草酸流失。不要空腹吃春笋,以减少春笋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笋后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防止胃肠道受到双重刺激,加速胃肠功能紊乱。
另外,胃肠道功能紊乱者、大病初愈者、过敏体质者、小孩和老人,都要少吃春笋。春笋中草酸含量较高,有肾炎、尿路结石病人也不宜食用。■记者 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