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第22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天津市人民医院将于4月14日在A座门诊大厅举办大型义诊活动,本次义诊活动的主题就是“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王华庆教授表示,肿瘤防治的“三早”和规范化治疗直接影响到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癌症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做到早发现,而中西医结合加上精准医疗不仅使很多患者延长了生存期,还提高了生活质量。
细胞异常增殖监测——肿瘤风险预警雷达
中国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281.42万例,癌症总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再次攀升,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华庆教授表示,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为30.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临床早期的癌症通过手术、化疗、放疗以及中医扶正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95%左右,只有早期发现,才能为根治癌症赢得时间。而我国多数癌症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或出现转移,此时治疗,其愈后会大打折扣。因此,早期预警、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进而为临床治疗和治愈肿瘤创造条件,是近些年来医务人员努力研究的课题。王华庆教授介绍,肿瘤是细胞异常增殖的慢性疾病,早期隐匿性强,中晚期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动态掌握身体细胞是否出现持续性异常增殖信号,是实现早期发现肿瘤最有效的预警手段。
由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评审中心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研发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就是实现细胞异常增殖监测的“关键点”,此项目检测已经入天津市医保目录。今年初,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已经引进了胸苷激酶1检测,这给提高肿瘤早期预防、监控及治疗带来了福音。
中西医结合进行肿瘤精准治疗
目前在癌症的治疗上,人们越来越注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而不能仅依肿物大小评价治疗肿瘤疗效。特别是中医药治疗往往是调节患者内在体质,作用是综合的、多因素的。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的特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融合,多学科一体化的交叉渗透,使癌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了更大的突破。
王华庆教授表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发掘整理了传统中药,针对肺癌、结直肠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开展增效减毒的研究,使患者避免多重耐药性、降低副反应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比如,针对近些年来靶向药物引起的皮疹以及腹泻等副反应治疗等。
“此外,针对不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使用中医联合靶向治疗,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王华庆教授欣喜地表示,把癌症患者血液基因筛查、个体化标靶检测、靶向药物治疗与中医治疗结合起来,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探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