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母亲忏悔录:代劳他生活上的一切“是我害了他”(2)

2016-04-07 10:32 广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神童母亲忏悔录

“墙壁”教育

●在魏永康床边的墙面上,写着“睡觉之前看此墙”。

曾学梅学习时,喜欢将需要记住的东西写在墙壁上,同时,她还将自己心中的想法,编成“打油诗”写在墙壁上。

走进魏永康的家中,除了客厅的墙壁挂着魏永康父亲魏炳南的遗像,其他并没有任何挂饰,墙壁上大多写着四句的“打油诗”,和一些数学公式,以及一些日语和英语。

墙壁上一人多高的位置,贴着一张书本大小的“名言警句”: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这句“名言警句”,是曾学梅教育儿子时经常去强调的一点,只有“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智商。

曾雪梅说,客厅墙壁上的“打油诗”和日语、英语,都是她写下的,老旧的墙面曾经写满过了一回,已被粉刷掉了。

她的“学习”方式同样影响到了魏永康。在魏永康曾经居住的房间内,临近床边的墙面上,写着“睡觉之前看此墙”,下面则是些需要记住的公式。以此来强调自己需要记住的内容。

魏永康在学习方面的天分和智商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从上中学以后,获得了各类的奖状和证书,“奥林匹克竞赛化学二等奖、三等奖”、“物理学竞赛二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等等,令他的“神童”之名更加“名副其实”。

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

一路“陪读”

●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

1991年,在中学领导的安排下,曾学梅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情商”教育似乎并不怎么看重,甚至完全忽视了。

1994年,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这也让她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雪梅一手包办。“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曾雪梅说。

1996年9月,魏永康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湘潭大学。曾学梅强烈要求陪读。考虑到魏永康年纪确实太小,生活尚不能自理,学校特地安排曾学梅做勤杂工补贴家用,还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

母亲陪读的生活,也一直持续到魏永康大学毕业。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  作者: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