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很多改革必须伤筋动骨。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一是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同时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二是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由此,分级诊疗和公立医院改革也成为新一轮医药深改的两大突破口,但二者又互相牵连,必须双管齐下。
“新一轮医改中,最重大的举措就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曾强调,“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问题是供需矛盾,大病小病都涌向城市大医院,就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分级诊疗是对我国医疗资源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对就医习惯的改变。这项改革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分级诊疗全面实施之日,乃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之时。”
为了推动分级诊疗,国务院常务会上明确,年底前使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事实上,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当时,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指出,“要建立上述格局,首先必须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老百姓就医有吸引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全科医生队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等方式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造血功能,提高患者对基层的信任度。
另一方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根治以药补医这一行业顽疾再度被圈定为重中之重。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中就包含,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