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高新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园区,不仅有医药综合区,还有高新北区和长清的创新谷等,总体面积从140平方公里,扩大到了现在的大约200平方公里。
但相关配套尚未跟上,优质人才难以留住是很多园区内企业头疼的问题。为此企业只能付出高成本,增加各种补贴留住人才。
一位在园区内工作的员工就有诸多生活上的苦恼:“自从搬到孙村智能电网产业园区以来,有很多不便。生病去镇上的小诊所也要四公里左右的路程。附近只有一班公交车,七八点钟就没车了,出租车很难打到,想出去只能靠步行。吃饭看电影买东西,只能周末‘长途跋涉’到市区里。”
对此,徐群强调:“第四代园区的特点就是‘产城融合’,如果再让园区里的工作人员往返几十公里上班,那就不是一个现代园区了。”
徐群介绍,根据孙村相关配套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情况,高新区从100平方公里当中,以孙村立交为中心,规划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高新东区商业综合区。并专门成立了高新东区商业中心工作组,目前这个部门有20多个人,已经运作起来。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会在这个地方建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商业街区,使这个地方变成济南的一个卫星城。”徐群说。
“咱高新区是高大上,高楼多,马路宽,绿化好。就是有一点点遗憾,公共厕所很少很少,我在寻访途中几乎没有看到一个公共厕所。”一位市民代表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济南市的公共厕所建设的标准是全国典范,希望能补上这点遗憾。”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元俭也承认,公厕的问题在高新区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的确是一块短板。但是高新区也一直在做着相关工作:“前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中心区这块增建了29个新的公厕,但确实还是太少。”
分析原因,黄元俭认为,每年开竣工的面积达到1千万平方米,人口也在每天都增加,所以公厕建设没跟上发展的步伐。“回去之后,我们再按照科学布局,需要补上的尽快补上,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