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未化简到最终结果雷池:解答题未化简到最终结果可能会扣多分。
专家解读:各学科都有要求,一般规范命题都要求化简到最简整数比,或者保留到小数点后几位。
有些时候不一定讲明这些要求,这时算对算错就有弹性了,比如标准答案是13.6%,你写成13.62%,有可能就算错,这个不好说。
建议考生不要冒险,默认怎么做就怎么做。
7
“调戏”阅卷老师
雷池:情节严重者,本题即使有部分正确依然0分处理。
专家解读:如果考生只是写一些话在上面,我个人不太赞同不给分,除非是暗示性的话,比如透露自己的身份,不然一般都还是按照他的答案来判分。
不过,还是建议学生不要这样做,认真完成答卷才是考试中最需要做的,除非确实不会做,才会有这种“非主流”的表现。
■专家总结
最后阶段别忘练练字
韩恩峰最后总结,在以上的七点中,最实用的是“字迹潦草”和“超出答题区域”,考生千万不要犯。
最后复习阶段,培养好的答题习惯,每天腾出一些时间练字,肯定有好处。
此外他指出,考试中专业术语也要写正确,否则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比如写化学元素时,因为粗心或者书写习惯,有考生会把Ca(钙)的a 开口写得很大,结果写成Cu (铜),虽然老师知道你的本意是钙,但这么写不规范,就是错误。即便你不是这种硬性错误,不用专业术语去描述,分数就会受到影响,而且阅卷老师拿不准,就拿出来讨论,最后送交阅卷组长仲裁,在阅卷任务那么繁重的情况下,这种判断未必就对考生有利,所以尽量规范书写。
“在平常的教学中,虽然考生的答案也对,我们还是会让他们记一下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在现行的评价模式下,想得高分,就要学习标准答案的描述方式,越靠近分越高,反复推敲,你的答案会越来越规范。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答案,会离标准答案越来越远。”他说。